鸿海能从代工手机转型到代工汽车吗

2020/07/03


       世界最大电子代工企业台湾鸿海精密工业选择纯电动汽车(EV)作为新的利润源泉。卡里斯玛(超凡领袖型)创始人郭台铭已经引退一年。新任一把手推动的业务转型在探索下一代增长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鸿海623日上午在台湾北部新北市的总部举行股东大会,公司董事长刘扬伟强调,将发力纯电动汽车和机器人等三大领域,推动业务转变。在1年前的大会上,刘扬伟从创始人郭台铭手中接过鸿海第2任一把手的座位。刘扬伟将亲手确立新的增长源泉,力争2022年发布新产品。

 

刘扬伟(中)在股东大会上发言(23日,台湾新北)

 

       大会之前发布的有价证券报告书中有着关于新一代阿尔法·罗密欧纯电动汽车的生产销售计划的内容。鸿海1月宣布与欧美车企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启动在中国大陆成立纯电动汽车合资公司的谈判。当时没有公布具体内容,但透露了目的是生产阿尔法·罗密欧。

 

       郭台铭仅凭一代就将鸿海培育成全年销售额约合19万亿日元的企业。不过,作为增长源泉的智能手机的生产需求因市场饱和而减速。再加上主力生产基地中国大陆的人工费上涨,到2019财年(截至201912月)该公司连续3年出现最终利润下降。

 

       郭台铭为了参加选举,于20196月卸任董事长职务,出任普通董事,但之后放弃参选。20201月宣布组建基金业务,在全世界寻找成为鸿海增长的“种子”的投资对象。鸿海的经营工作完全交给刘扬伟。最近,郭台铭忙于健康相关的慈善事业,没有在623日的大会上现身。

 

       不过,重要项目如今仍需要郭台铭点头,其影响力并未改变。郭台铭借助iPhone推动了鸿海的飞跃。作为第2任的刘扬伟能否提高凝聚力?“阿尔法·罗密欧”将成为关键。

 

       从零部件到汽车

 

       鸿海的纯电动汽车业务一直被称为“郭台铭的梦想”。郭台铭看到依赖智能手机的局限,2014年表示希望代工市价1.5万美元左右的纯电动汽车。鸿海的销售额毛利率目前只有6~7%。汽车的盈利性更高,但涉足汽车生产有难度。尽管如此,郭台铭认为如果是纯电动汽车,则可以利用电子领域的技术参与竞争,能提高盈利性。

 

       鸿海2015年与腾讯控股就纯电动汽车开发展开战略合作,2018年还向新兴纯电动汽车企业“小鹏汽车”出资。虽然目前缺乏成果,但值得关注的是私底下逐步从零部件转向汽车这一点。

 


 

       根据报道等调查鸿海旗下相关企业的业务内容发现,至少50家以上涉足发动机罩和液晶面板等汽车领域的金属与电子零部件。刘扬伟5月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向美国特斯拉供应100多种零部件。

 

 

       刘扬伟2月决定,继菲亚特克莱斯勒之后,与台湾大型车企裕隆汽车制造公司成立从事汽车开发的合资企业。裕隆除了日产汽车等的代工之外,还在台湾和大陆开展自主品牌车“纳智捷(Luxgen)”相关业务,今后要将开发功能转移至合资企业。台湾智库拓墣产业研究院的分析师陈虹燕认为鸿海计划从点到面推进纯电动汽车战略。

 

       鸿海通过掌握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设计能力、承担制造的指挥部角色而确立了代工模式。该公司希望同样地从裕隆获取开发能力,迈向汽车本身的代工。与裕隆的合作将和未来与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合资企业联动,争取为阿尔法·罗密欧代工的构想浮出水面。

 

       合资企业的走向成焦点

 

       不过,代工汽车的门槛绝对不低。纯电动汽车不需要复杂的内燃机,零部件个数也较少,一直被认为是跨界企业加入竞争的契机。但是,日本中西汽车产业调研公司的代表中西孝树认为,“量产等的门槛很高,一点也不简单”。实际上几乎看不到成功的跨界案例,比如英国家电大型企业戴森就于201910月宣布“缺乏商业化的头绪”,停止了纯电动汽车开发。

 

       当前的焦点是鸿海与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合资业务走向。菲亚特克莱斯勒将通过年内上市的新款“菲亚特500”,在量产车领域事实上首次涉足纯电动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涉足纯电动汽车的行动迟缓,而且从汽车整体来看,在亚洲大洋洲的市场份额仅为0.5%。菲亚特克莱斯勒希望借助鸿海的制造网,在属于空白地带的中国大陆和纯电动汽车市场构建立足点。

 

       不过,菲亚特克莱斯勒在1月宣布力争2~3个月以内达成协议,但之后新冠疫情扩大,没有取得进展。刘扬伟1月曾针对与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合资企业表示将在2年后(2022年)供应产品,但其进展迟缓也令人担忧。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伊原健作 台湾新北、深尾幸生 法兰克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