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姆摸索把成长源泉从日本转向中国
2020/04/02
日本电子零部件厂商罗姆(ROHM)在创始人去世后,正式启动新的经营。由于中韩企业不断崛起,罗姆此前凭借卓越技术实力制造好产品,通过向日本企业供货来确保高收益的时代已经结束。为了增加与中国纯电动汽车厂商的交易,罗姆的现任一把手带头摸索变革。
“将克服悲伤,全公司团结一致努力实现成长”。罗姆的社长藤原忠信1月24日公布了原社长佐藤研一郎去世的消息。佐藤1954年创立了罗姆的前身,并将公司培育为优秀企业,是一位传奇人物。
![]() |
在行情剧烈波动的半导体行业,佐藤通过专注于生产控制家电的特别订制品集成电路(IC)取得了成功。由于利用独有的经验结合供货对象的标准设计线路,罗姆不会遭遇行情暴跌的情况。此外,通过自主生产晶圆和制造设备,实现了较高的利润率。该公司1999财年(截至2020年3月)的销售额营业利润率达到34%。
现任社长藤原在公布佐藤去世消息的当天,还公布了新的成长战略。罗姆将新设300人规模的“中华圈营业本部”。并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营业部门独立出去,变为社长的直辖组织。罗姆总部的开发团队也将加入新组织,把营业获得的信息用于开发。藤原社长认为,“罗姆的成长离不开在中国的成长”。
藤原自2019年以来,多次以4天3夜的行程前往北京和上海等地出差。最近几个月受新型冠状病毒问题影响,暂时没有出差,不过其表示,“想每个月都去中国”。
出差的目的是向中国大陆纯电动汽车厂商的一把手直接推销。藤原出身于营业部门,相信建立信赖关系离不开酒局,自称“有100个肝”。他属于说出了话就立马行动的类型。2019年与一家中国企业达成半导体供货合约后,当场就给负责的董事打电话约定碰面。
这种工作方式与罗姆的创始人形成鲜明对比。原社长佐藤性格内向,曾公开表示“我做不了营业”。佐藤在卸任社长职务时也没有出席记者会。罗姆过去和熟悉的日本企业交易就可以,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今后必须开拓海外市场。
家电等民生用零部件占罗姆销售额的一半以上,主要面向日本企业供货。藤原社长计划把汽车用零部件的占比从目前的34%提高至5成以上。尤其是面向中国的车载零部件销售额,力争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核心商品是用于控制电压等的功率半导体。其特点是使用新一代材料“碳化硅(SiC)”而不是硅。虽然价格比使用硅高出几倍~几十倍,但是可以将发热导致的电力损失减少一半。用于纯电动汽车的话,可以使车载电池减重1成左右。从而能够搭载更多电池,提高续航里程。
功率半导体的全球市场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和三菱电机占有很高份额。碳化硅半导体市场规模仅为约500亿日元,不过将快速增长。据估算,2024年市场规模将扩大到约2200亿日元。
![]() |
罗姆采用碳化硅材料的半导体 |
尽管英飞凌科技公司也开展碳化硅半导体业务,但罗姆具备可以从原材料晶圆开始进行一条龙生产的优势。日本东海东京调查中心的萩原幸一朗表示,“如果发展顺利,有望获得很高的利润率”。罗姆2025年3月之前将向碳化硅半导体领域最多投资600亿日元。如果计划顺利,销售额可能会增至7倍,达到700亿日元规模。
罗姆已开始制定第一个中期经营计划。该公司如今已无法依赖于创始人的“嗅觉”,经营团队需要团结一致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确定10年后的远期目标之后,再制定5年计划。
佐藤2010年卸任社长职务之后,获得了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在博士论文中写道,“罗姆要在接下来的50年里继续发展,必须‘对业务重新定义’”。在现任社长藤原2018年上台时,佐藤曾对他说,“如果只是重复我做过的事情,是不会把公司交给你的。希望你能让罗姆发生改变”。罗姆进行改革也是创始人的遗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