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幸雄谈紫光集团半导体存储器开发

2020/02/25


  中国国有半导体厂商紫光集团已邀请尔必达存储器(现为Micron Memory Japan)前社长坂本幸雄出任高级副总裁,全面启动了半导体存储器开发。不过,也存在消极因素,例如力争推进DRAM量产的福建省晋华集成电路(简称福建晋华、JHICC)由于美国商务部事实上的禁运措施影响,难以采购美国设备。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针对中国的开发动向和紫光集团的战略采访了坂本。

    

出任紫光集团高级副总裁的坂本

   

  记者:请您谈谈中国DRAM开发的现状。

   

  坂本:紫光集团、福建晋华、长鑫存储技术(CXMT)是主要参与者。不过,美国司法部认为福建晋华违规获得美国美光科技的企业机密,正在提起诉讼。紫光集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推进开发时将加入法律专家。

   

  前些日子我去中国,有了一个和李克强总理讨论的机会。作为中国企业的技术课题,在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之间或制造部门内部,技术人员的合作有时并不充分。此外,与(中国崛起的)逻辑半导体相比,存储器的技术连续性更强,资深技术人员起重要作用。这种技术人员也很缺乏。

   

  记者:紫光集团正在日本招聘技术人员吧。

    

  坂本:自2月起发布招聘广告,希望年内招聘50人左右。紫光集团在中国保有约200名左右来自奇梦达公司(Qimonda AG,2009年破产的德国大型DRAM企业)的设计技术人员。之后希望在中国有200名、在日本有100名技术人员。

       

  记者:紫光集团还正在推进NAND型闪存的大规模投资。

  

  坂本:NAND由美国西海岸的研发基地负责。而在日本,将以DRAM技术人员为中心进行招聘。

   

  记者:今后有什么计划?

   

  坂本:计划在重庆市建设量产工厂。力争3年后实现量产。首先瞄准巨大的中国内需。

  


      

  记者:以前参与的安徽省合肥市的DRAM量产计划遭遇了挫折。

   

  坂本:市长的腐败问题和DRAM行情的恶化叠加。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存在极限。紫光集团作为企业具备DRAM和NAND业务,将不断构筑能与世界大型企业竞争的体制。DRAM的技术创新正在放缓,今后成本竞争力将成为商机。

   

  记者:有声音担忧技术外流至日本国外。

   

  坂本: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幸福是不管赛场在哪里,都因产品畅销而获得高度评价。作为附带效果,如果能给(日本的)设备和原材料厂商带来巨大市场,将为日本做出贡献。

      

  记者:为了应对像福建晋华那样无法采购半导体生产设备的风险,是否应推进生产设备的国产化?

   

  坂本:我认为中国的设备国产化需要10年时间。紫光集团计划清白地运营,我认为没有无法采购生产设备的风险。

   

 记者观点:新加入面临技术壁垒,争取中国内需是关键

    

  在DRAM市场,过去有包括日本厂商在内的众多企业展开激烈竞争,现在韩国三星电子、韩国SK海力士、美国美光科技这3家形成垄断。3家企业彼此进行了IP(知识产权)的交叉授权,但坂本描绘了(紫光集团)借助推进技术开发而加入竞争的构想。

    

  不过,据称DRAM的制造需要高度的整合技术,新加入的难度很高。紫光集团将通过集中招聘技术人员加以突破,但在中美摩擦的背景下,业务面临的压力加强的可能性难以否定。

   

  出路在于巨大的中国市场。如果以推动半导体国产化的政府方针为东风争取中国国内需求,自然能掌握一定的全球份额。关于抢先一步推进量产计划的闪存,有观点认为“中国内需将不断以国产产品来满足”。

   

  原尔必达存储器2012年陷入经营破产,但坂本曾克服与海外企业的资金差距,夺回市场份额。这次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紫光集团在人才方面的差距受到关注。

   

  记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龙元秀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