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摩擦中,三星依然重视日本

2019/09/25


  在日韩产业界因出口管理严格化而动摇的背景下,处在漩涡中的韩国三星电子重视日本的采购态度目前并未改变。对于主导尖端半导体开发的三星来说,从在零部件方面领先的日本进行采购是必然的,日系企业也没有理由放弃巨大客户三星。不过由于政治对立,依赖日本的风险表面化,“日韩半导体联盟”的前景开始面临不确定性。

        

  “有没有实际启动禁运的可能性?”“我们很难猜测日本政府的真实意图”。在7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加强对半导体和显示屏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的出口管制时,不仅是销售3种管制对象材料的厂商,各家供应商的营业负责人也相继接到三星采购部门的询问。

   

三星副会长李在镕

  

  事前从日本经济产业省获得说明的日系厂商回答称,“听说如果文件齐全,将像以往那样发出许可。不会导致贵公司关闭工厂”。但三星仍将总部的采购团队派到日本,单独访问供应企业,为确认产量和库存而奔走。

     

  三星主要供应商日企占23家,仅次于韩国

       

  在三星拉动技术开发的半导体领域,主要零部件中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日本企业。在三星公开交易关系的100家主要供应商名单中,日系企业为23家,排在第2位,仅次于韩国企业(39家)。从这23家的构成来看,住友化学、SUMCO和大阳日酸等原材料厂商、东京电子、佳能和爱发科等生产设备企业在列。

 

     

  一家供应半导体制造用药液的化学企业的高管表示,“三星非常清楚改变供应商的风险”。半导体的生产要在2~3个月里完成据称达到数千道的精细工序。即使是同一种材料,不同企业也存在微妙的“特点”,如果改变供应商,有可能招致良品率下降。

    


        

  在显示屏和电池等领域,日本企业也控制核心材料。日本化学厂商旭化成的副社长兼执行董事柴田丰指出,“不认为原材料能轻易改变”。实际向三星供应半导体零部件的日企高管异口同声地表示,“三星管理层(重视日本的)采购态度并未动摇”。

  

  韩国总统文在寅7月10日紧急召集大型财团的领导人时,事实上领导三星集团的副会长李在镕仍优先赴日本出差。除了提前计划好的金融机构之外,还与生产设备和零部件企业的高管进行面谈,在政治对立的背景下呼吁推动企业合作。

  

  在电视、手机、半导体和显示屏等领域,三星一直在赶超日本企业。在增长过程中,始终贯彻“向日本学习”的经营方针。

    

  从创始人李秉喆(已故)、中兴之祖会长李健熙、到副会长李在镕,连续3代三星领导人均到日本留学。有电子企业的前高管表示,他们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相继敲定与日本企业的合约”。

     

     

  三星从祖业制糖业进入电子产业的契机是1969年与日本三洋电机成立黑白电视合资企业。之后携手NEC、东芝、东丽、索尼和住友化学等,打下了巨大企业的基础。在位于韩国水原市三星总部内的“三星创新博物馆”,提及了对三洋的感恩。

   

  轻视自力更生,重视外部

    

  在三星工作的日本技术人员表示,三星从其他企业吸引技术的背景是“在追求短期成果的韩国企业,难以推进以5年、10年为单位的基础研究”。对于提高采购力的三星来说,与自主开发相比,从外部采购尖端零部件在成本方面更为合算。

   

  另一方面,日本供应商也存在“三星优先”的情况。

     


       

  对于日本的供应商而言,此前属于主要合作伙伴的日本电子企业相继关闭和缩小业务。在日本企业退潮的背景下,三星成长为世界最大元器件企业,在半导体领域拥有8万亿日元销售额,在显示屏领域拥有3万亿日元销售额。有日本的生产设备企业表示,“结果三星成为最大客户”。

 

  

  尖端零部件依赖外部的三星和不想失去最大客户的日系供应商的相互依存关系如今依然稳固。但对于日本政府的加强出口管制,韩国政府和国内舆论激烈抨击,认为是“经济报复”。结果,尖端零部件依赖日本作为风险被强烈认识,三星目前也不得不摸索替代采购来源。  

  

  虽说8月以后日本政府对于加强管制的3个品类开始签发出口许可,但韩国方面仍决定废除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日韩关系并未改善。两国产业界对于政府间的对话不足闭口不谈。如果继续采取轻率的挑衅行为,三星和日系供应商此前建立的共存共荣分工体制可能被破坏。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细川幸太郎,新田祐司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