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要进行解体式重建
2015/12/22
“如果能稍微早一些采取措施,也不会带来这么大的损失”。12月21日,东芝现任社长室町正志在记者会上表示。东芝与日立制作所等其他电子企业相比,在结构改革方面被落后了一大块。
东芝现任社长室町正志在记者会上(12月21日,东京港区) |
第二次是雷曼危机后的2008年。同行业的日立出现了被称为制造业史上最大规模的7873亿日元最终亏损。由于过去的利润积累,财务基础相对坚实,日立决定借机彻底“排脓”。另一方面,东芝却背负着众多亏损业务,一名相关人士透露:“并未实施与日立相同力度的排脓措施”。此外,财务基础“没有日立坚实”也是原因之一。
低利润的业务结构就这样得到保留,最终引发了会计造假。由于错失了2次良机,一位电子企业前社长认为东芝“失去了摆脱20世纪型业务结构的机会”。
例如,同行业的美国通用电气(GE)在雷曼危机后,由于过度依赖金融业务,资金周转遇到困难,出现了70年未见的分红减少。为此,通用电气做出了被称为“重置(Reset)”的结构改革决定。通用电气认为,“技术革新对于国家的发展必不可少,构建生产效率更高的制造业基础也十分必要”。通用电气对旗下业务进行了取舍和优化,选择了回归制造业。
![]() |
在 “IoT”(物联网)领域,英国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德国戴姆勒和法国米其林等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罗尔斯·罗伊斯的飞机引擎部门70%的销售额是通过物联网服务获得。通过产品联网提供高附加价值服务,物联网潮流正在进入金融、物流等各个业种,或将改变整个世界。
日立和松下将重心转移到汽车、铁路等利润丰厚的B2B业务上,实现了业绩复苏。此外,投资对象向物联网等领域不断扩展,日立还在推进对大数据分析和咨询公司的收购。
东芝能否赶得上世界的结构变化?曾经在日本电器产业的黎明期推出电灯泡、洗衣机等“首发”产品的正是东芝,其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东芝能否化挑战为机遇?改变制造业本身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东芝也必须要“彻底重置”,才能涅槃重生。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中山淳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