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依赖中国是把双刃剑
2014/08/06
![]() |
“4~9月期,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带来的销售额达到1千亿日元,增至去年的5倍”。同一天在东京都内举行记者会的夏普社长高桥兴三充满自信地表示。除了北京小米科技等大型企业之外,夏普还积极开拓了新兴企业。据称,整个财年销售额有望增加至2500亿日元左右。
中小尺寸面板成为支柱
在液晶面板业务的销售额中,中小尺寸的比例有望从上财年的约60%提高至本财年的70%左右。该业务的营业利润预计同比增长约30%,达到550亿日元,占全公司营业利润(1千亿日元)的一半以上。中小尺寸面板已成为了夏普的支柱型业务。
夏普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以往面向苹果的供货比例较高。生产iPhone面板的三重县龟山第1工厂几乎成为了苹果专用工厂。订单受到苹果的商品战略左右,工厂开工率的波动较大。
为了消除不稳定性,2013年夏季夏普提出了“去苹果依赖”的战略,并为此铺路。由专务方志教和领导的液晶面板业务部门抛开iPhone和韩国三星电子Galaxy的份额争夺战,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目的是想弄清当地智能手机企业的实际需求。
![]() |
即使是相同的面板,大尺寸和中小尺寸在决定像素的制造装置的加工精度等方面也大相径庭。“带着生存或是死亡的抉择进行了转型”(夏普高管)。第2工厂4~6月期的中小尺寸面板生产比例达到35%。相比1~3月期提高了7个百分点。力争在9月之前达到50%,未来力争提高至80%。
不过,液晶面板业务也免不了伴随风险。由于有过大尺寸面板的失败经历,“我们最了解失败有多可怕”(高桥社长)。虽然销路正在扩大,仅中国企业就有约10家成为夏普客户,但智能手机自身价格下跌的风险却难以消除。有观点认为即使是在新兴经济体,高功能智能手机的需求也将扩大。但高桥社长对此持慎重态度,认为“面板价格的下跌将难以避免”。
寻找新增长动力迫在眉睫
当然,夏普并没有打算持续单纯依靠中小尺寸面板。而受到期待的新武器则是6月推出的“自由形态显示(Free-Form Display)”技术。该技术通过在面板内部嵌入可以驱动液晶的半导体,使得面板不再需要外框。从而实现了生产可以随意改变形状的面板。夏普已经开始与日本国内外主要车辆企业就用于内饰等方面的面板展开洽谈,预计2017年度投放市场。
当然,夏普的财务状况依然脆弱。截至6月底的资本充足率与曾为8.9%的3月底相比有所改善,但依然仅为1位数(9.4%)。此外,超过1万亿日元的有息负债也构成沉重负担。将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合理化举措,例如出售在美国的光伏发电业务等。
除了价格下跌风险之外,夏普还需要面对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竞争对手企业的技术实力的提高等,中小尺寸面板业务未必能继续像目前一样赚钱。在该业务的“保鲜期”结束之前,能否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将成为夏普今后的课题。
(西北厚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