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可持续航空燃料”可能迅速崛起
2022/11/11
在各国实力企业竞相开发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方面,中国产燃料进入了实用阶段。中国大型国有石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Sinopec Group,简称中石化)已开始向欧洲空中客车(Airbus,简称空客)的天津基地供货。为了实现航空脱碳,SAF出现了巨大需求,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拥有丰富的SAF原料“废弃食用油”的背景下,中国产SAF有可能会迅速崛起。
![]() |
在中国为飞机补充燃料的作业人员(REUTERS) |
“下一步是开拓市场。将在整个(航空行业)构建供应链”,中石化旗下负责生产生物航空燃料(SAF的一种)的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的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
获得“RSB”国际认证
中国民用航空局前段时间已批准飞机使用中石化开发的燃料。据当地报纸报道,该公司还获得了联合国推荐的民间认证“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RSB)认证”,这在亚洲企业中尚属首例。
为此,空客已开始在天津工厂采购中石化的燃料。据中国当地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报道,空客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首席执行官(CEO)表示,在天津生产和交付飞机时,将把SAF作为标准和长期可持续燃料的选择之一。10月12日,空客在向中国东方航空交付一架飞机时使用了含有5%的中石化SAF的燃料。
SAF通过使用来源于植物的成分和废弃油料作为原料,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均已开始采取相关举措,据说通过使用SAF作为燃料,最多可使飞机飞行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减少8成。
原料是废弃食用油
中石化的SAF以餐饮店等产生的废弃食用油为原料。在中国,对污水沟等积存的废油进行非法再利用而生产的“地沟油”屡次成为问题,甚至还出现在国外的新闻报道中。据悉,中石化开发出了专用催化剂和处理技术,通过有效去除硫及氯等物质,使地沟油得到充分利用。
中石化已建成年产10万吨的生物航空燃料工厂,“可以完全消化拥有1千万人口的城市排放的地沟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油消费国。据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中国的食用油(植物油、黄油、鱼油)的消费量在2021年达到4123万吨,占到全世界的约2成。人均年消费量也达到28kg,比总消费量排在第二的印度多4成左右。当然,废油的排放量也遥遥领先。
![]() |
如此具有“潜力”却没有被有效利用是因为中国航空企业致力于环保的行动迟缓,过去没有需求。中石化2000年代就着手开发生物航空燃料,2010年代实施了试飞,但没有开始大规模生产。
中国企业开始纷纷建立供应体制
局面出现改变的最大原因是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的行动。国际民航组织2021年开始实施行业发展框架“CORSIA”,其中规定各航空企业不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虽然现在不强制执行,但预计2027年将开始强制执行,中国航空企业也将不得不响应。
![]() |
空客的天津工厂(REUTERS) |
看到确实会产生庞大的需求,中石化以外的企业也开始纷纷建立供应体制。生产聚丙烯等的东华能源2022年2月宣布,计划与美国企业霍尼韦尔(Honeywell)旗下的工程公司合作,2023年在中国南部广东省开工建设年产能力100万吨级的SAF工厂。据说将使用废食用油及畜产和肉食加工等产生的油脂。
中国调查公司前瞻产业研究院介绍,中石化的航空燃料产量在2019年约为3100万吨,占到中国总产量的约6成。现在的SAF产能为年产10万吨,总体来看规模还很小。另外,中石化尚未公布SAF的生产成本。一般SAF的价格是普通喷气式发动机燃料的3~5倍。生产规模和成本走势将是今后的焦点。
中国以外的航空企业也几乎都没有找到应对CORSIA的方法,SAF在全世界处于短缺的状态。中国产的SAF也受到日本航空企业的关注。日本航空企业表示“希望验证品质和经济效益”,但指出“中国开始响应CORSIA的2027年以后,中国政府有可能限制对外资企业进行销售”,对确保供应量显示出担心。
中国产品也有在国际政治形势下、越来越难以交易的风险。SAF也需要确保一定量的国产及分散供货商。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比奈田悠佑 北京、川上梓 东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