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企或将被迫调整北美战略

2018/08/29


  美国与墨西哥围绕修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双边磋商8月27日基本达成妥协。作为维持汽车零关税的条件,除了提高当地零部件的采购比率外,还新设置了在事实上要求扩大采购美国造零部件的条款。包括加拿大在内的3国能否达成最终协议成为焦点。一方面,一直利用北美自贸协定向美国市场进行出口的日本整车企业或将被迫调整战略。

     

    

  受1980~9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和日元升值的影响,各日本车企把在美国的本地化生产比例提高至5~6成左右。同时,在北美自贸协定框架下,日本车企还把不被征收汽车关税的墨西哥和加拿大作为对美出口基地。2017年在美国销售的670万辆日本车中,69万辆来自墨西哥,77万辆来自加拿大。

  

  要求采购美国零部件

    

  美国与墨西哥在磋商中达成协议,作为汽车零关税的适用条件,北美自贸协定的“原产地规则”要求汽车使用的零部件中75%以上要在美国和墨西哥制造(目前为62.5%)。此外,还新设“工资条款”,要求40%~45%的汽车零部件在时薪16美元以上的地区生产。墨西哥汽车产业的时薪仅为7美元左右,上述条款等同于强制要求购买美国造零部件。

    

  预计新协定将自2020年起分阶段适用,到2023年完全实施。有分析认为,鉴于此次协议,特朗普政府将不会以安全保障为由对来自墨西哥的进口车征收25%额外关税。

    

马自达的墨西哥工厂

   

  有观点认为,对于在墨西哥进行生产的汽车厂商来说,最糟糕的事态得以避免。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工资条款,车企要大幅增加美国造零部件的采购,有可能不得不调整供应商。

    

  日产汽车进驻墨西哥较早,在该国的采购比率很高。美国交通部门的资料显示,在墨西哥生产、向美国出口的主力车型“Sentra”的美国和加拿大零部件采购比率合计仅为20%左右。  

    


           

  在马自达方面,从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Axela)”的零部件大部分为墨西哥造和日本造。日产和马自达在美国销量的超过2成从墨西哥进口。

   

  其他欧美大型车企也在墨西哥建立了基地,有可能受到工资条款的影响。以美国福特汽车的小型车为例,有些车型的墨西哥零部件采购比率达到70%。

  

  美国政府将根据此次协议,自8月28日起重启与加拿大的谈判,但双方围绕如何对待农畜产品等仍存在分歧。特朗普暗示,如果无法与加拿大达成妥协,将单独与墨西哥签署双边协定。

    

  生产成本将增加

    

  如果加拿大退出协定,可能受到影响的是丰田。丰田在加拿大的生产规模达到约57万辆,是在墨西哥的约4倍。丰田系零部件厂商表示,如果被征收关税,“将不得不在整个北美地区进行生产和物流的根本性调整”。

   

  各家车企从新款车的开发阶段起就周密计算品质、交货期和成本等,决定零部件采购对象,进行调整并不容易。瑞信证券的秋田昌洋表示,如果根据工资条款增加采购美国零部件,“生产成本的上升难以避免”。有分析认为,避免盲目追求关税免除、承担进口关税(乘用车为2.5%)也是选项之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