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纯电动车(中)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7/08/30


  在日本住友金属矿山的东京港区总部里,材料业务本部不断收到催促,“还能增产吗?”住友金属矿山的主要商业伙伴是在车载锂离子电池领域居全球首位的松下。

 

  住友金属矿山在车载电池的正极材料领域是全球大型企业。着眼于各国相继制定量产纯电动汽车(EV)的计划,住友金属矿山已决定将日本国内工厂的产能一下提高至过去的2.5倍。

   

 

  转向纯电动汽车的浪潮波及全球。与有些不知所措的日本车企相反,材料产业正在为“纯电动汽车特需”而沸腾。

 

  为确保需求展开投资

 

  据日本德勤咨询(Deloitte Tohmatsu Consulting)统计,2015年汽车产业的总附加值约为450万亿日元,到2030年将增加至约630万亿日元。“材料和零部件”领域占到增加额的30% ,日本企业在这一领域优势明显。因转向纯电动汽车,材料需求有望迅速扩大,越来越多企业通过投资展开攻势。

 

  “必须立即决定进入”,材料企业东丽的常务董事井上治的目光转向东欧。在防止锂离子电池起火的隔离层领域,东丽排在全球第2,计划到2020年向国内外投资1200亿日元。最早2019年在引发纯电动汽车浪潮的源头——欧洲建设首座工厂,扩大在当地的市场份额。

  

  一方面,全球最大隔离层制造商旭化成也计划到2020年将国内外产能提高至2倍。

  

隔离层具有防止锂离子电池爆炸等功能(东丽的产品)

    

  当然,没人能保证材料企业的“纯电动汽车特需”会永远持续。8月8日,NEC宣布出售子公司股权。该子公司从事纯电动汽车用电池的电极业务。NEC之所以逆势撤出,是因为中韩企业的崛起让竞争开始变得激烈。

 

  买家是中国的投资基金。中国企业押注本国纯电动汽车市场增长,正在积极获取技术。

 

  苦恼的钢铁行业

 

  与汽油车相比,纯电动汽车的结构更简单。有分析认为,纯电动汽车将像数码产品那样形成制造的水平分工,全球企业都希望进入这一市场。

  


 

  “这是麻烦的问题。纯电动汽车化的趋势超出预期”。作为汽车材料的主角,钢铁企业的高管这样发着牢骚。与汽油车相比,大量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汽车更重。为延长续航距离,减轻车体材料等的重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将汽车主要零部件从沉重的钢铁改为较轻的铝和树脂等的趋势必将加速。

 

  美国能源部分析称,把汽车材料按重量计算,钢铁的比率在2015年超过70%,到2030年将降至略超40%。如果明显转向不需要发动机等的纯电动汽车,钢铁的比率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为进行应对,日本钢铁企业新日铁住金和JFE钢铁将大力促销适合轻量化的高强度钢板以及用于纯电动汽车马达的电磁钢板,但能否遏制钢材需求的减少仍是未知数。

  

  1980年代曾席卷全球的日本半导体产业因误判技术走势,遭遇雪崩般的衰退。考验日本材料企业能否成功跨过大转型的战斗已经打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