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犯为什么喜欢抚顺的牵牛花
2015/09/14
一、抚顺牵牛花的来历
二战以后,曾有975名日本侵华战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被收容。抚顺战犯管理所位于抚顺市顺城区宁远街高尔山下,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原为“辽东第三监狱”,1950年6月改建成一所改造国内外战犯的监狱。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的日本战犯,是被苏军带到西伯利亚后,数年后引渡到中国的人们。
![]() |
张石 |
1956年,在释放免于起诉的日本战犯回国之际,中国管教们递给了每个战犯一个小纸包,战犯们打开一看,里面是黑色的种子,这是在战犯管理所的庭院里,战犯们培育的牵牛花的花种。管教们笑着对他们说:再来中国,不要带枪来,请带着鲜花来。
战犯们回国后,把这些牵牛花的种子撒在自己家的庭院里,撒在山坡上,撒在道路旁。他们中有许多人,后来又带着这牵牛花的种子,再次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并把这些花种种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庭院中,现在,每到夏天,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庭院到处绽开着微紫深蓝的美丽的牵牛花。
二、监狱曾令人感动
![]() |
野崎朋子在日本种植的源自原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牵牛花(kyodo) |
他们之所以有这种奇特的感受,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们虽然是战犯,但是当时的抚顺战犯管理所贯彻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恨罪不恨人,把他们当人看,既尊重他们的人格,也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看守们吃的是粗粮,他们吃的是白米,管理所还从全国各地请来会做日本料理的厨师,给他们做天妇罗、寿司、酱汤……没有任何辱骂体罚,没有强迫劳动,有充分的娱乐,有完备的医疗……反省发自于内心,认罪来源于感动。50年后,他们来到了原管理所所长的家里,面对老所长的遗影,依旧是老泪纵横……他们告诉我,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归国的近一千名日本人中,只有一个人,为了自己返回官场,否认过自己的罪行,其他人都在深深的感动中反省,都对中国充满了感谢之情。
三、宽恕之花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有朋友问我︰你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我回答说︰最喜欢的格言就是我不上任何格言的当。我的意思不是说一切格言都不好,而是说不能按照格言去僵死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因为任何格言的产生都是对在特定的时空中发生的事情的总结、提炼或升华,而世界是流动的,我们不能同时进入同一条河流,也不会有可以指导任何变化着的事物的格言。使我感触最深刻的,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一阵子,人们经常讲“农夫与蛇”和“中山狼传”两个寓言,“农夫与蛇”说的是一名农夫把一只冻僵的蛇放在怀中暖着,被暖过来的蛇反而咬了农夫一口,使其含恨而死;“中山狼传”讲的是迂腐的东郭先生,从狩猎的晋国大夫赵简子弓下救了一只狼的性命,狼脱险后凶相毕露,东郭先生自己差点儿没被狼吃掉。
人们在解释这两个寓言时都会振振有词地说,通过这两个寓言,彻底揭示蛇与狼的本性:在他们遇着危险的时候,看起来似乎很可怜,但是危险一过,却又立刻露出吃人的本性,连救命恩人也不肯放过。对待咬人的蛇和吃人的狼,只有坚决、彻底地消灭们。那时的人们从这两个寓言中总结出一句格言︰决不能怜悯蛇与狼一样的恶人。在这句格言中,多少被贴上了“恶人”标签的人,惨死在皮鞭、棍棒与枪弹之下。
|
人类对于“恶人”的处置,是一个从以恶抗恶,以暴易暴到以德报怨,以善化恶的渐进的过程,这可以从人类社会对于所谓“犯人”的措施的不断改变上表现出来。从大的趋势来看,总是愈来愈人道,愈来愈宽容,如从有酷刑到无酷刑,从有死刑到有些国家不断取消死刑。我们也可以看到,愈发达的国家,“以善化恶”的进程就愈完善。愈来愈多的人意识到,以恶抗恶是不得以,以善化恶才是人类应该主动开辟的一条充满理性和宽容的道路。
2007年,表现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里的原日本宪兵副岛进(当年90岁)的故事的画本《宽恕之花》出版,并配有作曲家青英权作词、作曲的歌曲《宽恕之花》。
从1950年到1956年,副岛进一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生活,在他被释放时,管理所的管教员给他一些牵牛花的种子,对他说:回到日本后,要让这些种子开出美丽的花朵,并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庭。
副岛进他们回国后成立了“中国归国者联络会”,但是由于会员趋于老龄化,其中有一些人已经去世,现在一些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的年轻人继承了“中国归国者联络会”,成立了“继承抚顺奇迹会”,这个会的九州支部将副岛进的经历做成了名为《宽恕之花》的画本。现在,在日本各地,传唱着与抚顺的牵牛花有关的各种版本的名为《宽恕之花》的歌曲。
今年7月7日,我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听到了日本重生大地合唱团演出的混声四部合唱《“重生的大地”--抚顺战犯管理所》,在这里,我听到了他们演唱的一首名为《抚顺的牵牛花 苏醒的花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的歌曲,歌中唱道:
心连心开放 你那温柔的蓝 为祈祷幸福 放下武器 让花绽放在人间 手拉着手 怀着祝愿 抚顺的牵牛花 生命的笑颜 …… |
“农夫与蛇”与“中山狼传”的寓言都不是一个真理,而只是有悖于人性的充满恶意的提示。
宽恕之花真美,美过世界上所有的花朵。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张石 简历
1985年,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到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4年到1996年,东京大学教养系客座研究员,现任日本《中文导报》副主编。著有《庄子和现代主义》、《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樱雪鸿泥》、《寒山与日本文化》、《东京伤逝》、《孙中山与大月薰—一段不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