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疫情边境防控措施有两个反作用

2020/02/13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日本感染症学会指出有可能已在国内出现零星式流行。今后该采取怎样的对策?2009年的新型流感流行时,曾在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负责应对工作的川崎市健康安全研究所所长冈部信彦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记者的采访。

   

川崎市健康安全研究所所长冈部信彦

     

      日本国内发现了人传人感染和无症状感染者,病毒很可能已经在各地悄悄地扩散。这样的话,“水际对策(边境防控)”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迄今为止,日本的边境防控措施显示出一定效果,但无需进一步强化。反倒是该稍微放松一下。

 

      边境防控措施在2009年暴发新型流感时实际上产生了2个反作用。

 

      一是招致国民的误解。边境防控措施的原本目的不是防止病毒入侵,而是延缓入侵。如果国民对边境防控措施寄予过高期待,当疫情最终爆发时,情绪上会形成巨大落差,引起恐慌。

 

      二是人员问题。如果将医疗人员和保健机构人员大量投入到边境防控的体检、病毒检测和疑似人员的追踪调查工作中,将难以维持正常业务。

 

      两个反作用很容易导致医疗系统瘫痪。就连到过中国但没有症状等感染可能性很低的人也都蜂拥到医院。还有的企业要求有症状的员工提供检测阴性的证明,将会进一步加剧混乱局面。

 

      医疗机构人手不足,本该优先治疗的重症患者及其他病症患者很可能就得延缓手术。中国武汉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当前应当强化的是国内对策而不是边境防控。需要在病毒扩散后也能迅速提供及时的治疗。日本全国有约1800个传染病专用床位。如果轻症患者也要住院的话那医院将很快人满为患。优先治疗重症患者的机制非常重要。

 


      为了仔细辨别患者症状合理安排住院设施,厚生劳动省已向各自治体下发通知,要求在各二级医疗圈至少设立一个专门门诊。另外还需要采取更具前瞻性的对策。

 

      如果真正流行开来,仅靠专门门诊将难以应付,还得要求小的诊疗所也接收病人。要和设立专门门诊的大医院一样,划出和其他患者区分开来的行进路线,以及确保口罩、手套等卫生用品的库存等,需要从现在起就开始做准备。

 

      如果疫苗生产出来,该采取怎样的优先顺序?作为政府也要事先考虑好。上次的新型流感是将婴幼儿作为优先接种对象。而此次的新冠肺炎几乎未出现在婴幼儿身上,是否仍采取同样的方针,需要做进一步讨论。

 

      此次也吸取了新型流感时的教训。把专门门诊命名为回国者及接触者门诊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时由于命名为发热门诊,导致没有去过国外的患者也蜂拥而至。

 

      如果继续拘泥于此前的边境防控措施,上次教训产生的效果将消失殆尽,很可能再次导致11年前的混乱局面。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寺冈笃志

 

      冈部信彦:毕业于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曾在美国范德堡大学等进行传染病研究,1997年进入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感染症信息中心工作。2009年爆发新型流感时担任该中心主任。2013年起任现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