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月菊:美国对华301调查是谈判的开始

2017/09/01


    美国根据《贸易法》301条款开始调查中国侵害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等问题,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为此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谈中国的应对。倪月菊表示:美国对中国在贸易方面有所行动,是中国意料之中的。根据以往的经验,美国开展调查了,互相之间就会有很多次谈判,最后是中国做一些让步,就没有再采取什么制裁的措施……

 

      记者:美国特朗普总统只是让美贸易代表调查中国是否损害美国知识产权,这是否损害中美贸易关系,甚至引发贸易战?

 

中国社科院 倪月菊

     倪月菊:其实美国对中国在贸易方面有所行动,是中国意料之中的。特朗普上台前后一直有一个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就是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公平贸易。在他看来,中美贸易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因为中国的贸易逆差3000多亿美元,而且占美国的贸易逆差的一半。 所以我们觉得特朗普上台后,一定会在某些程度就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展开各种方式的谈判 。

 

      实际上中国政府也是有一定的心理预期,所以5月份中国政府是在21世纪以来第一次发布了中美经贸关系报告。在80年代做过一次,然后就没再做过了 。我们也是在向美国传递信息,中美贸易逆差不单方面是中国的问题,实际上也包括双方的产业结构,包括国际上的产业分工的调整,各种因素,最终导致的这样一个结果。而且在这个贸易过程中,双方都是受益的,实际上中国在贸易顺差方面获得的利益比较大,但是美国的消费者也是获利很大的。所以我们传达的信息就是,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尽管是一个存在的问题,但这是双方互赢互利的结果。

 

       同时,在习特会时,中方提出了百日计划,目的也是表达我们减少贸易逆差的积极姿态。而且中国还开放了牛肉,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开放了,包括进口天然气、石油等,也是表达我们希望减少贸易逆差的诚意。

 

       在中美的全面经济对话,中国也是在做一年的计划,如何缩小逆差,也希望尽可能的避免爆发贸易冲突。但是现在特朗普提出要对中国进行301的调查,首先,我觉得这时候是一种必然,因为特朗普上台之后,知道有这些逆差,但是逆差的具体情况他还有一个调查的过程,因为它的团队还没有组建出来。

 

       第二,从美国国内的情况来看,特朗普的支持率是一直在下滑的,尽管他不承认,一直说是媒体做手脚,但是肯定是比以前降低到40%左右,这是肯定的。那么他也要表达一种姿态,就是要兑现上台之前的承诺,特别要稳住支持他的工人,保证他们的支持率,所以在公布签署这个备忘录的时候,特朗普就很高调的说:我在兑现我当时的承诺,我是让美国工人寻找就业的机会。这是向选民传达信息:我还是在为你们去努力的做工作的。

 

       第三,我认为肯定和朝鲜有一定相关性的。习特会的时候我们预测两国首脑谈论的问题,一个是贸易逆差,一个是朝鲜的核问题。当时双方领导达成了一个默契就是希望中国对朝鲜核武器的问题上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到目前为止朝鲜还在做核试验,所以美国觉得中国的力度不够,所以希望通过贸易手段来压制中国进一步对朝鲜实施制裁。中国也在做努力, 比如在联合国制裁朝鲜的决议上中国投了赞成票。而且前两天还禁止了从朝鲜进口煤炭钢铁, 这个力度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一些关于民生问题的出口问题,中国还没有做到,因为在联合国也获得了一些其他国家的支持,因为确实是涉及到人道主义问题。这些如果也禁运的话,那么老百姓就没有生存空间了,所以中国从人道主义的角度上来讲还没有做到这一步。但是美国可能是希望中国更进一步施压,让朝鲜彻底放弃这种做法。所以从这三方面来讲,特朗普现在发动对中国调查,一方面是要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另一方面也是要给中国施加压力,但是能不能成现在还不好说。因为当时美日有这种事的时候,美国给日本增加了很多高关税,但那是在世贸组织之前。在世贸组织成立之后 也进行过一些调查,但是最后都是在双方妥协下解决了。这次,虽然我们现在从国内的舆论反应来看,也认为它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双方应该是能在一年的调查期间通过协商来解决。实际上中国政府表达态度也比以往要强硬一些,就说我们是可以坐下来共同协商的,但如果你一定要一意孤行采取调查对中国征收高关税的话,那么中国也采取一切手段来应对。我觉得美国是一定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的,所以双方谈判、互相妥协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记者:如果美国对中国发起制裁,中国商务部称中方绝不会坐视,必将采取所有适当措施。那么可能会有哪些应对措施呢?

 


 

      倪月菊:如果美国发起制裁,因为301条款本身是美国的单方面制裁的国内法,在90年代欧盟曾经向WTO投诉过,指出说301条款是不符合WTO规则的。最后双方达成了一个好的默契,就是实行301条款也是要在遵循WTO原则的条件下,就不算违背wto的规则。

 

       美国一旦对中国实施制裁的话,如果中国认为违背了WTO规则的话,一方面我们可以投诉,另一方面如果是单方面制裁,我们就可以单方面回应。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于美国来讲,比如他的波音飞机、农产品大豆等这些对中国出口比较多的产品,中国可能会根据他的制裁程度,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像当年中国跟日本打贸易战的时候 我们也会选择一个差不多的产品,也会实施反制裁的措施。所以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双方的贸易乃至世界经济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觉得双方应该会比较谨慎 应该会控制,因为中美的关系一直是在斗而和、和而斗的关系中逐渐发展的。

 

      记者:怎样评价7月份的中美经济对话的成果?一些专家认为成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倪月菊:其实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本身谈判时候我们一开始还是信心满满的。因为毕竟有个百日计划在前面,而且我们很快出台了10条的计划措施,并且也很快就实施了。我们本身就希望通过这个经济对话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在谈判过程中,美国要价比较高,所以最后双方都比较低调。我们在新闻媒体上也没看到很多的报道,所以我们分析也是谈判中涉及到了朝鲜的问题,美国觉得中国在对朝鲜的制裁方面执行得不是很得力,在中美双方的经济问题上,很多还是牵扯到政治的因素在里面。 所以双方可能是很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成果就相对比较少。而且 我记得这个月初,彭斯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说不公平贸易的问题,从那就看出了 美国想对中国采取贸易报复措施的一种预示吧。

 

       记者:除了朝鲜方面的问题以外,在哪些方面中美之间的冲突比较大呢?可能美国要求金融市场开放的要求比较强,您怎么看待?

 

      倪月菊:我对金融市场不是特别熟,但金融市场的开放有很多先例可寻,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的金融危机,都告诉我们金融市场的开放的步伐应该是比较稳健的。中国也一直遵循这个原则,在去年中国股灾的时候,也是给中国一个警示作用,就是金融放开的步伐还是要遵循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走。我也听说美国好像要在金融方面对中国进行制裁,中国一直在逐步放开,但是不可能说你给我压力我就按照你的要求走,因为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的问题 这方面中国是不可能做任何让步的。但是我们一步一步按照国际的标准去调整 这也是中国一直在做的。

 

       记者:中国商务部的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愿意扩大从美国的进口,您觉得哪些领域能够扩大呢?

 

       倪月菊:其实中国能进口的基本上也都进口了,现在主要是中国希望进口美国的高技术产品,但美国限制这方面的出口。中美的贸易战都是这样打,就是美国实际上还是限制出口,要是不限制出口,其实也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问题。

 

       石油原来美国不行,但现在页岩气生产出来之后,中国现在从美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牛肉也放开了,大豆也放开了。美国的大豆50-60%都是出口中国的,飞机也是多数出口中国的 。我觉得其他也没有什么了,可能还有汽车,但是汽车中国自己生产的比较多,所以也没办法。因为他的跨国公司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我们也一直在写这方面的报告,就是希望美国知道贸易逆差问题真的不是中国单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现在出口的逆差,50%都是跨国企业出口的,不一定是美国跨国公司,还有日本的,他们可能在中国生产,然后一部分产品回到国内,一部分产品向国际出口,实际上跨国公司的出口是非常多的,但最后都记在中国的头上了。我觉得美国政府的心里也是清楚这样的情况的 所以等于就是一个借口。

 

       记者:在美国企业中,苹果公司就是这样吧?

 

       倪月菊:原来有一个美国的教授在我们做过一个报告,一个苹果在美国卖400美金 但是中间产品很多是从韩国等国家进口过来的,然后中国赚的加工费实际上最后算出来是10美元, 但是最后的400美元却都记在中国的出口额身上。也有教授计算中间价值链的问题, OECD已经按照价值链来看进出口额了,如果这样算的话,那么中国的出口额会减少1000亿美元以上。 前一段时间德国银行也有一个报告,指出中国贸易顺差的37% 实际上是来自于全球价值链。

 

      记者:中国将来会进一步扩大从美国的进口,但是由于向美国的出口也在扩大,所以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还没得到解决。

 

     倪月菊:这个问题基本上在短期内是无解的。如果这种统计方法不变的话,就根本没办法。而且比如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波音飞机,一架可能用几十年 但是中国出口的多是生活日用品,鞋、服装都是易耗品,随时就消耗了。所以进口的量也相对大一些,但是附加值很低的。美国一个劲儿说要重返美国,但是你说他能回去吗?一方面没有这方面的劳动工人,再一个也没有利益可赚。所以我觉得重返美国这些口号都是基本不可能的。

 

       但是我觉得以后中国出口这些东西会越来越少,一个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再一个现在转向东南亚的越南、印度啊。而且中国现在一方面走出去,一方面一带一路,将来这种风险会比较分散,靠这种方法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会下降一些。但是有一个过程,我觉得怎么也要五年、十年左右才会有变化,短期内即使双方达成一年两年的协议,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记者:这次美国的调查,中美会有一些磋商谈判吧?主要是哪些方面?


 

      倪月菊:根据以往的经验,美国开展调查了,就会和中国商务部协商,表示我调查出这样的问题了,你们怎么看?就是互相之间的很多次谈判。根据以前的结果,最后是中国做一些让步,就没有再采取什么制裁的措施。 这样是一个最好的谈判结果。我们也觉得最后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的可能性比较大。

 

       记者:这次调查主要是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您怎么看待中国目前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情况?

 

       倪月菊: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中国已经进步非常大了。在知识产权方面,采用301条款是在90年代的时候,美国对中国采取过三次。那三次谈判的过程中最后也都没有对中国进行制裁,因为在调查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双方谈判妥协的过程。在那个过程中,中国的专利法、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法都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所以这个调查我们觉得可以从双方面来看,一方面对中美贸易有一定影响,但是同时对中国的更加国际化也是一种促进。中国实际上就是在那个时候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起来的。而且现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我们觉得比以前好多了。

 

       先不说芯片 就说我们看电影电视剧,现在不能提前看了。以前还没上映我们就都从网上下载看完了。这些都是小的方面,但是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在进步,当然肯定是跟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如果做调查的话,中国肯定还会找出问题来,但是一方面横向比,另一方面纵向比,我们自身已经发展的非常快了。而且中国专利申请已经在国际上排名跟美国差不多了,所以是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了。

 

        记者:对这次的调查,中国政府的反应也比较冷静。

 

       倪月菊:因为从特朗普上来前后我们一直在琢磨他的想法,而且贸易逆差问题确实是双方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一定会拿贸易问题开刀的。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刀?怎么开刀?我们也一直在揣摩。中国也是一直在努力,希望不把这个问题扩大化,但是我们也不怕,中国会尽可能去压制,但是如果真的压制不住的话,如果真的爆发贸易战。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记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中国总局 原田逸策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