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鲜鲜鲜(147)日本铜像从武将到动漫,无所不有
2020/12/09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刘黎儿:日本是铜像大国,在街头散步,不时就会看到许多铜像,尤其公园或车站前人多地方都有,种类包罗万象,不仅日本历史人物或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等,也更有许多外国名人,尤其对日本有贡献的人物,甚至也还有外国神话的动物等,当然也有日本动物铜像,到了近年许多动漫人物或鬼怪等也都制作了铜像,真的应有尽有,玲琅满目!
![]() |
名古屋城旁有加藤清正的铜像(刘黎儿摄影) |
日本有铜像是明治时代受西洋影响,而且当作是一种文明开化的象征,在此之前大多的都是木造或石造的,当然也有些与宗教相关的铜像则是更早就有的,例如著名的镰仓大佛是国宝铜造的阿弥陀如来坐像,是1252( 建长4) 年就有的,也才会如此巨大(高11.3公尺、重约121吨)!
明治时代起的伟人铜像等,大抵跟宗教无关,是模仿西方的屋外展示型的铜像居多,想让人追思政治家、武将或各界名人的功德等,许多作品都是名家设计铸造,艺术价值也很高,成为都市的象征,也因为政府积极鼓励,因此连许多木雕作家如著名的高村光云也都去参予铜像制作,他的儿子也是著名的高村光太郎就制作了很多铜像。
日本铜像虽然是模仿欧洲的,不过大抵不会太巨大,大抵都是等身大,尤其是许多江户或近代武将,像是甲府的武田信玄像、仙台的伊达正宗像,或东京九段下的幕末时期长州藩医师也是兵学家而实质是日本陆军创建人的大村益次郎像等等,不会有高数十公尺等巨大吓人的,也因此反而比较有点亲近感!
![]() |
仙台青叶城裡的伊达政宗铜像是双眼睁开的(刘黎儿摄影) |
这些铜像能呈列在大众眼前,几乎每个铜像背后都有许多故事,不是那么容易的,像伊达政宗在仙台青叶城迹的铜像是众所周知的,非常勇武模样,身穿甲冑,披戴武器,手抓马的纲绳,头罩有三日月装饰的头盔,神气万分,日本人原本看了平均收视率至今最高(高达39.7%)的大河连续剧《独眼龙政宗》,觉得政宗当然应该是独眼的,但这尊铜像是有双眼的,政宗的确是5岁时生了疱疮而失去右眼,这让他一直有点自卑,因此遗言要求画像、雕像等要有双眼,青叶城的果然如此,是相当成熟的50岁左右的武将!
但这个骑马铜像可是历经沧桑,原本是昭和10年(1935年)纪念政宗死后300年造的,但昭和19年因为战争的日本军备需要,许多铜像均遭徵用熔毁去当普通金属制造武器,当时连邮筒或明治时代在日本全国各地设置的边背薪柴也边读书的好学的二宫金次郎铜像等都拿去打造成大砲等,政宗铜像也无法倖免,不过上半身幸好获得保存,现在在仙台市博物馆的后面里有这个上半身像;战后青叶城的台座上有段时间是没有政宗像的,直到昭和29年小野水泥公司寄赠,但是因为是战后,不想再有战斗、战争形象,因此给政宗穿了平民服装,而非军装,被称为“和平(铜)像”,不过怀念最初骑马像的人很多,因此到昭和39年才又重新铸造,就是现在世人看到的政宗像!
连伊达政宗铜像都有如此艰辛的历史,其他的铜像背后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像是近江彦根藩第15代藩主井伊直弼,在幕末时代担任江戸幕府大老,以开国派立场而签署了“日米修好通商条约”,断然进行了日本开国及近代化;他死后虽然立了很棒的铜像,原本计画放在上野公园东照宫内,但遭当时萨长阀的政府反对,认为主和者铜像会伤害为国殉死的人的感情,后来想放日比谷公园也因为引用“形象取缔规则”等法令而不准,最后才在横滨户部山上安置,而且由政治家、早稻田大学创办人及第一代校长大隈重信赞扬一下井伊直弼对横滨开港的功绩,让他的铜像可以名正言顺地在横滨安放!看来走在时代尖端的人也未必会有好待遇!
大隈重信本人及夫人绫子也是对铜像有执著的人,他是1922年逝世的,但1907年就拜託著名的雕塑家朝仓文夫制作了铜像,现在在大隈讲堂内,过去也曾因为像塑造以总理大臣身分参列大正天皇就位大典时穿的大礼袴姿态铜像,而遭校内许多教授反对,引起大风波;结果现在最著名的大隈重信是在早大校门口穿长袍的铜像,是他过世10年后的铜像,也反映了他失去右脚而拄着拐杖的模样,这些都是朝仓文夫制作的,也还制作了绫子铜像,放在大隈庭园内;大隈铜像很多,国会或他的纪念馆也有!
日比谷公园很有意思,无法安置井伊直弼铜像,却有菲律宾独立英雄Jose Rizal的铜像,是因为他在1888年亡命去欧洲时曾到日本,在附近饭店投宿过一个月;日比谷公园还很妙的是另一个铜像是雌狼“鲁巴‧罗马娜”像,罗马建国始祖兄弟因为雌狼哺乳长大,这个铜像是1938年意大利赠送的!
![]() |
东京大泉学园站前广场有原子小金刚的铜像(刘黎儿摄影) |
外国名人铜像在日本四处都可以见,像东大或多大学校园内都有对医学,法学等有贡献的外国人物铜像;或音乐家如莫扎特等也非常常见!
许多铜像,如果探究,就有许多历史或民间传说在;日本的铜像也喜欢纪念完成某大工程的人物,像是名古屋城有巨大的加藤清正像,城内也有“清正石”的纪念石块,不了解实情的人会以为他是名古屋城主,但事实上他是肥后熊本藩第一代藩主,很爱搞公共工程,日本到处都有他的工程痕迹,他是负责名古屋城天守工程,也因此跟城一起留名后世!
有些铜像本身是艺术作品,我曾到长野县安昙野市穗高站旁的碌山美术馆,这是日本明治时期雕塑家荻原守卫的美术馆,碌山是号,他30岁时就成了“东洋的罗丹”,是日本雕刻艺术界的拓荒者,户外还有看起来很像他想接近偶像罗丹的作品“劳动者”,馆内则有许多代表性作品,也有跟他有交游关係的高村光太郎、戸张孤雁、中原悌二等人的铜塑作品;他的好友斎藤与里所画的“台湾淡水”,也在其中,在穗高能邂逅台湾,意外惊喜!
日本也有许多动物铜像,著名的有主人过世后仍在涩谷车站持续等待主人的“忠犬八公”像;而我住的中野区公所旁有几只狗铜像,这是爱好动物的德川第5代将军纲吉下了《怜悯生类令》而在此地设了30万坪的狗保护区,收容江户各地野狗,称为“御围”(通称犬屋敷),也因此这一带还被称为“围町”!
近年更多的是动漫或电影人物的铜像,东京也非常多,大泉学园站前广场有原子小金刚等,文京区或仙台车站东口有麵包超人像,调布市则有鬼太郎等铜像,或葛饰区龟有车站前有秋本治动漫“这里是葛饰区龟有公园前派出所”的主角两津勘吉等的铜像,或是樱町车站前有日本国民漫画家长谷川町子创造的螺家族铜像等;龟有附近也有柴又车站前则有山田洋次导演的《男人真命苦》系列主角人物车寅次郎像;因为有这些铜像,在日本各地旅游散步也多了一个象征地方特色的路标,环绕铜像可以得知许多当地人情世故,新的铜像也越来越去政治化,也更有趣味的!
![]() |
刘黎儿 简历
旅居日本的资深媒体人与知名作家。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进入台大历史所,1982年赴日,曾担任《中国时报》驻日特派员、东京支局长,现为专职作家,在多家报纸杂志如《苹果日报》、《自由时报》、《今周刊》等撰写专栏;书写对象包括日本政经社会议题、都会两性关系、职场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观察与解析乃至文学评论等,相关书籍35册;小说则有《棋神物语》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