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状(189)马铃薯猪骨汤的美味关系
2020/07/08
日经中文特约撰稿人 张维中:每年冬天,我总会特地跑去新大久保,为的就是吃到一锅,只有在那里才能品尝到口感令人满意的,马铃薯猪骨汤。
![]() |
宋家马铃薯猪骨汤 |
马铃薯猪骨汤是韩国火锅料理,新大久保的韩国餐厅多以烤肉为主,少数几间店有兼卖这道菜色,但专门店只有这一间,名为宋家马铃薯猪骨汤(宋家ガムジャタン)。我没有在其他地方吃过马铃薯猪骨汤,但在宋家吃过以后就深深爱上,成为该店的老主顾,从没滋生过背叛的念头。虽然真要找的话,在离我家更近的餐厅也能找到卖这道菜的店,但我依然相信宋家的专业,怀念那里的口感,喜欢店内的氛围,所以宁愿花两倍的车程时间,专程去吃一趟。
所谓的马铃薯猪骨汤是以猪骨汤为基底,在锅内慢火熬煮大片的猪背骨及大块的马铃薯,再撒上大葱、姜蒜和特别的香辛料,最后炖出一锅肉和马铃薯都入口即化的美食。锅的种类分成白,红两款,前者不辣,后者偏辣。红锅的汤,最初看起来也是白色的,开始炖煮之后会逐渐转红。颜色虽看起来很辣,但我觉得应该迎合日本人不敢吃辣而调整,实际吃起来并不辣。点白锅也可以跟老板要辣椒粉,自己再增加辣度。
猪骨的体积很大,片片叠层,端上桌时通常会让第一次来吃的人吓一跳,心想,这量吃得完吗?但实际上大半都是骨头,肉并不多,主要还是吃马铃薯和喝汤。正因为量比想像中少,所以最后都会再下面收尾。炸过干面条吸收了猪骨汤汁而变得滑顺,打个蛋花再洒点葱花,作为落幕的演出,令人满足。
除了火锅以外,煎饼也是我每去必点的。一般来说韩国煎饼都偏薄,但宋家的煎饼却很厚实,蓬松带有嚼劲,在别的店也很难吃到类似口感。
![]() |
很厚实的宋家煎饼 |
宋家的老板个性开朗,嗓门大,是那种无法在日本居酒屋看到的老板,只会出现在韩剧里的人物。我更喜欢老板娘。丰润的身形,永远笑脸迎人,那股亲切感竟总让我联想到过去大学时代的挚友。以前常在店里见到她,最近几次没见到了,令我想念。可惜不好多问,总之希望一切都好。
据说马铃薯猪骨汤是釜山那一带的食物,难怪我去首尔玩的时候,几乎没看到过。朋友去釜山玩时曾吃过,但比较起宋家的,竟说还是东京的宋家好吃。令人意外。不过,这也让我想到,我们都公认日本卖的西班牙海鲜饭,其实比西班牙的更好吃。到底是因为食物到了日本,经过适度的调整而变得更适合我们的口味吗?来到日本就拥有了改良的功力,这列岛实在非常神秘。
我第一次吃到宋家马铃薯猪骨汤,是很多年前台湾友人小志带我去的。小志曾经在东京大学研究所留学过,十几年前出过几本书,写小说也写东京文化观察,在关于日本议题的领域中可说是我的大前辈。我很早就知道他,也读他的书认识当时还不熟悉的东京,但第一次见面认识已经是很多年后,我住在东京,而他已回到台北扎根。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带我去吃宋家,令我大开眼界,尔后他出差来东京时,只要是冬天,我们也总常去吃。
在那以后,我也开始领着我远道而来的家人与好友们,一个接着一个,踏进宋家的店门。
那间小小的店仿佛变成一种好友认证的传承,围着锅,围绕起美味的关系。
于是,想起新大久保,我总会想起宋家。
每个冬天,从冷冽的东京街头躲进暖呼呼的店里,让马铃薯锅冉冉蒸腾的热气,保温着彼此每一次相遇的记忆。
![]() |
张维中 简历
台北人,现居东京。在台取得文学硕士后,08年来日。早稻田大学别科、东京设计专门学校毕业。现于东京任职传媒业。大学时以小说踏入文坛。近作为散文《东京直送》、小说《代替说再见》、游记《日本小镇时光》等书。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