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状(187)与病毒共存

2020/06/10


      日经中文特约撰稿人  张维中:六月了,二〇二〇年快过完一半。多数的日子,众人的精神都耗在新冠肺炎的事上。世界的运转变慢了,很多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定义重新洗牌。为了活下去,我们竭尽所能调整旧秩序。

 

      疫情改变了世界上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台湾因为防疫成功,大家的日常生活现在基本上都逐渐重回正轨。脸书上看见朋友们四处吃吃喝喝的发文,虽然人多时仍会戴上口罩,但已经不再有四面楚歌的担心。南美的疫情持续爆发,对大家而言恐怕觉得是平行世界。不过,别说那么远的地方,其实就在邻近的日本,每天仍有不少感染病例。在最近的一个多星期内,东京每天仍有两位数字的感染人数。日本迄今没有一天是零确诊。

 

为保持社交距离而隔开座位,独享宽敞的空间(张维中摄影)

      虽然日本的紧急状态解除了,但稍微有点警觉心的人都知道,在疫苗没有发明出来以前,生活不可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想要尽量“靠近”以前的正常生活,就必须做好万全的防备,认清每一天在每一处都可能与新冠病毒共存的事实。

 

      日本在防疫的最初阶段,虽然遭人诟病反应慢半拍,决策摇摆不定,民众也掉以轻心,不过现在大家已经学到防疫该有的对策及流程,于是再度激发这个民族最深层的“龟毛”(钻牛角尖)性格,展现在他们最可贵也最擅长的改造进化能力。

 

      为了减少店员和顾客的接触,同时也降低食器的多人触碰,定食餐饮连锁店“弥生轩”(Yayoi)在店内引进“米饭自动续饭机”。以前要免费再来一碗白饭,得透过店员续碗,或是有些店会将大电锅放在某一角落,让顾客自行去盛饭,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可能沾染到飞沫。现在顾客可自行到这台续饭机前操作,按下希望的饭量就自助完成。不过,按键时手还是会接触到按钮吧,所以如果没做好手的清洁工作,其实也是白搭。

 

      最近的咖啡店和餐厅里,很多都力行座位间隔。我向来觉得日本的咖啡馆座位都太密集,根本是个陌生人交换秘密的场域。喝咖啡本应是放松身心的,但狭隘的空间有时反而让人有压力。因此近来为保持社交距离而隔开座位,对我来说真是一大福音。有时候刚好有角落的空位,前后左右全空开来,一人独享宽敞的空间,简直是从前在东京咖啡馆里无法想像的奢侈。

 


      有些餐厅太小,难以隔开空位,就会座位之间矗立塑胶板。一兰拉面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店内就采行半包厢式的个人座位,只是讲究隐私的,孰料在疫情中成为最佳防疫餐厅的典范。

 

疫情改变了大阪名产串炸的传统吃法(张维中摄影)

      疫情也改变了大阪名产串炸(串カツ)的传统吃法。串炸店里最出名的就是沾酱,一盆酱汁,众人使用,上面总会贴上的警语“禁止二度沾酱”早已成为大阪特色的代表性名言。大家共用沾酱,感染肺炎的风险当然很大,于是串炸的老铺新世界达摩决定把酱汁改成瓶装用挤的,九十年沾酱传统风格自此丕变。

 

      可是,像挤番茄酱一样吃串炸,气氛就不太对了。我怀疑大辣辣的大阪人能接受吗?用这么小心翼翼的吃法,恐怕秀气到有损大阪人的豪气吧。只是现在为了防疫,也是不得不做出和接受的选项。

 

      回想起去大阪吃串炸时,我觉得吃这玩意儿的快感之一,就是把串炸浸入酱汁,然后抽出来时看见酱汁滴垂下来,这段过程不能少。滴下来的酱汁,得用高丽菜片去接,生菜顿时也变得美味。串炸从沾酱到送进嘴巴之间,期待那美味即将到来的那一小段时刻,是人生最短也最容易实现的幸福。然而,在与病毒共存的当下,那却成为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张维中 简历

台北人,现居东京。在台取得文学硕士后,08年来日。早稻田大学别科、东京设计专门学校毕业。现于东京任职传媒业。大学时以小说踏入文坛。近作为散文《东京直送》、小说《代替说再见》、游记《日本小镇时光》等书。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