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状(171)新桥的时态

2019/10/30


      日经中文特约撰稿人  张维中:年号进入“令和”以后,昭和时代的一切,就被时间的推手给挪移到历史的收藏柜里,更深也更远了一点。偶尔回溯起昭和的人事物,不想还好,一想就忽然惊觉中间至少得跨过一整个平成三十年,便感觉昭和真的变得好远。

 

  

新桥的车站前

    前几天经过新桥站前,看见平成年出生的新手父母,抱着刚诞生没几个月的令和宝宝,暗暗想起昭和晚期出生的自己,简直有种时光穿越剧的况味。日本的年号一不小心就会把人给划分归类,只好从人生光明面来思考,能够跨越三个年号的人,也算是见证历史的幸运儿吧。

 

      虽然我在日本的居留证明上写着昭和出生,但其实第一次来日本旅游,已是平成年间。我没有真正亲临过东京的昭和年代。在东京有不少所谓的“下町”仍保有昭和风情,但是那些所谓的昭和感,通常指的是一种老旧的,时光停滞,不太带有活力的气氛。该到哪里去找寻一方面飘散着昭和时代味,而一方面又依然生龙活虎的区域呢?我想,在东京都心内,非新桥莫属。

 

      新桥这地名由来是这里曾有一条汐留川(新桥川),在川上建设过一座新盖的桥,故有新桥之称。新桥站在地下铁银座线上,常与虎之门、溜池山王、赤坂见附这三站,共同被归属为上班族街区,因为这一带有非常多的办公大厦,许多的政府机关也都聚集在此。日本电视节目每次要做上班族意见的民调时,绝对会到新桥站西口的SL广场采访路人。在我尚未去过新桥以前,早从这些画面中见过无数次的新桥。

 

  


    我有几个朋友每到东京必访新桥。起初很纳闷,因为这里从来不是什么导游书上会介绍的观光胜地。后来才知道,因为新桥是都内西装男出没最密集的一区。原来我的朋友们都是日本“西装控”,认为日本男生只要身材不太糟,穿起西装来,基本上都好看。特地去新桥,目的是站在SL广场上感受气氛,然后入夜以后,跟着刚下班的西装上班族,混坐在居酒屋里来一杯,以为重现日剧场景。

 

 

新桥车站前的SL(真气机车)广场。右后方是“NEW新桥大楼”

     因为上班族多,造就了新桥的餐饮店生意兴隆。这里有数不清的居酒屋和小酒吧,主要客层都是上班族。夜夜笙歌,杯觥交错的印象实在深植人心,难怪前阵子曾有网友们戏称,若要重新更换车站名称的话,新桥站可以改为Alcohol Station(饮酒站)。虽然店家主力是放在晚上,但中午也会因应上班族的午餐需求,推出许多便宜优惠的套餐。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到新桥,就是为了吃一间鳗鱼饭食堂。晚餐的定价昂贵,中午却只要日币一千多圆就能吃到。

 

      第二次去新桥是跟着公司里的前辈。记得他曾对我说,新桥的时态是“昭和现在进行式”,整个气氛照自己的节奏走,没在管当下的潮流。确实如此。光是踏进站前的那栋“NEW新桥大楼”(ニュー新桥ビル)就能立刻明白了。1971年(昭和46年)竣工的这栋商业设施,飘散非常特殊的气氛,塞满着一间间空间狭窄的店铺,类型横跨餐厅、食堂、吃茶店、金券行、杂货店、按摩店、算命店,甚至还有都内难得一见的棋奕及麻将馆。对于观光客而言,走进这里恐怕是一场小探险。

 

      因为大楼老朽化问题(虽然名称还是“新”),这栋楼将在2023年拆建了。想要体会一下这股龙蛇杂处又生气蓬勃的昭和进行式,请务必掌握最后的机会。

 

      “NEW新桥大楼”改建后,昭和就又被推向更远的深处了。不过其实新桥站一直以来,就是扮演着时代转运站的更替角色。毕竟这里是日本铁道的发源地,1872年从新桥开通了日本的第一条铁路,通向横滨。

 

      时代的新列车仍会从新桥出站,新桥终将有新的时态。然而,只要上班族和居酒屋依旧存在,新桥就会有一个转乘的月台,继续交换着东京西装男的解放与无奈。

 

张维中 简历

台北人,现居东京。在台取得文学硕士后,08年来日。早稻田大学别科、东京设计专门学校毕业。现于东京任职传媒业。大学时以小说踏入文坛。近作为小说《代替说再见》、游记《日本小镇时光》与绘本《麒麟汤》。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