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状(169)东京豆浆生活
2019/10/02
日经中文特约撰稿人 张维中:在东京住了十多年,早就没有什么不适应的部分,唯有关于日本早餐这件事,偶尔仍忍不住有些微词。过去我写过一些关于日本早餐的文章,主要在谈台湾人旅居到日本,许多人一开始最不能适应,或者说最先引起乡愁的事情,就是吃早餐。
![]() |
“东京豆浆生活”的入口旁用玻璃窗隔开来的一间“豆浆制造室” |
台湾实在有太多现点现做的早餐店了,选择性非常多。点餐后三到五分钟内就能外带,无论任何类型,全是热腾腾的,让美味把一早的瞌睡虫给击退。但是在日本吃早餐,一般人多数是面包、冷冰冰的三明治或御饭团。如果真的想吃热食,当然也不是没有。可以走进牛丼店里来份和式定食,或去速食店吃汉堡。只是,如果你曾经度过“台式早餐生活”的话,就会很明白,那对我们来说,实在称不上是真正的早餐。到底有何差别呢?说穿了,答案很任性,其实就只是想念那种“美而美”式的火腿蛋口味,或是能吃到蛋饼、饭团、烧饼油条的豆浆店吧。
直到最近,东京的早餐事,终于有了一些改变。今年年初,有一间名为“东京豆浆生活”的传统中式早餐店,在五反田车站附近诞生了。这间专卖烧饼油条和豆浆的早餐店,是由一对日台夫妇共同经营的。老房子经过整修以后,飘散着一股台湾南部的“古早味”气氛,但是却又注入日本人最擅长的改造能力,让整个空间散发着台湾街坊的朴质感,同时又增添进日本店家的精致与可爱。
![]() |
玻璃大门上印着“东京豆浆生活”店名,门前立着一块木牌,写着“台湾式早餐专门店”,一旁还放着一本很有日本插画风格的菜单。走进店内,立刻就会被入口旁用玻璃窗隔开来的一间“豆浆制造室”给吸引目光。即使在台北也没看过有早餐店,会把做豆浆的机器,像是咖啡馆的烘豆机一样,展示在店内最醒目的地方。不仅对于日本人来说感觉特别,其实对我而言也很新鲜。借此强调了店内贩售的冷热豆浆,都是在此地现磨现做,并让排队等候点餐的客人,忍不住酝酿起喝碗新鲜豆浆的期待。
店里的豆浆原料,采用宫城县产的大豆,强调安心安全的食材。店内除了有油条与冷热甜豆浆以外,也有卖咸豆浆。豆浆基本上是无糖的,若希望有甜度,可自行添加砂糖调整。如果喜好豆浆本身就带甜的话,可选择黑糖豆浆。另外还有一款芝麻豆浆,这很明显就是为日本人量身打造的了。
烧饼不是我们惯常吃的那种夹油条的烧饼,而是有内馅的圆饼,甜咸皆有。每一款都十分美味。跟朋友去吃时点了四款,原本打算吃两个,另外两个外带,结果一不小心,全部完食。
![]() |
比较可惜的是,蛋饼和台式饭团,没有出现在这间店里。或许因为目前客人太多,所以卖的东西,选择是事前能够先做好准备的。要是一旦卖蛋饼和饭团的话,非得点餐后才开始煎和捏,以目前来说人手不足,难以应付吧。
大概很多住在东京的台湾人,都会在家里的冷冻库,常备着从台湾买回来的冷冻蛋饼皮,平常想吃蛋饼并不成问题。虽然如此,仍希望“东京豆浆生活”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卖起蛋饼和饭团。毕竟我身边有很多日本朋友,对于台湾的蛋饼总是魂萦梦牵的。再说,少了蛋饼和饭团,就像早餐店里缺席了两大天王,纵使其他的东西够美味,店家气氛也优,但舌尖上还是会寂寞。
![]() |
张维中 简历
台北人,现居东京。在台取得文学硕士后,08年来日。早稻田大学别科、东京设计专门学校毕业。现于东京任职传媒业。大学时以长篇小说踏入文坛。近作为游记《日本小镇时光》、小说《餐桌的脸》与散文《东京模样》。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