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73)在日资企业工作的中国员工的烦恼

2019/07/09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中岛惠:最近笔者采访了在上海及上海周边的日资企业里工作的几名中国人。我们谈了很多,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对自家公司里日本人的不满和抱怨。我以前就听过这种话,但这次再次听到,在惊讶地感到“到如今还是这样吗”的同时,也觉得非常遗憾。

      

      一位在大型日资厂商工作的40多岁女性夹杂着叹息表示,“公司里的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沟通是否顺畅,会因部门不同而不同。我感觉既有沟通顺畅的情况,也有不顺畅的情况。我的直属上司是中国人,很少有机会和日本人讲话,但我的一个女同事告诉我,曾发生令人讨厌的事情”。

   

      那位40多岁女性表示,她的女同事精通日语,还非常理解日本人细致的性格。在拜访日资客户企业进行推介时,为了让客户满意,和拜访中资客户时相比,会更加仔细地制作文件,并用日语连细节都加以说明。但客户企业的日本负责人仍然说,“你的说明我听不太懂,下次派日本人来,让日本人跟我说明”。那位女同事感到失望,完全失去了干劲。

     

      从中国人那里经常听到的日本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这些。


·日本人的性格太细致。

·说明过于冗长,很难弄清想说什么。

·过度拘泥于细节问题,工作完全没有进展。

·在向部下发指示时,不明确说明。

·(在日本时并非管理人员,但派驻到中国之后突然转为管理岗)缺乏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这位40多岁女性表示,“我凭借在日本留学的经验,一直在上海工作,但对于今后能否继续在日资企业工作感到不安。即使换个工作,如果是日企,大概所有公司都差不多吧?我虽然是课长,但由于是女性,在日企很难升到部长。虽然出人头地并非目的,但对于不断迎合日本人的工作方式,逐渐感到疲惫”。

       

      一名在上海周边大城市工作的中国女性向我讲述了她在日资企业工作的烦恼。她所在的企业的日本总公司属于中型企业。

    

      最近10年来,这家企业在中国当地招聘来的日本人的经费违规行为和低下的工作能力逐渐曝光,令人感到震惊。

   

      她表示,“在中国招聘的日本人向公司报销本来不允许的卡拉OK店的交际费。此外,还有些人不会使用Excel等,欠缺基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虽然工作做不好的人在任何国家都有,包括日本和中国,但日本人的工资特别高,因此导致了同事们不满”。

   

      当然,并非所有日资企业都是这样。与中国员工的沟通顺畅、正在提升业绩的日资企业也很多,受到中国人尊敬的日本派驻人员也不在少数。我还知道由中国人担任总经理,公司保持稳定的日资企业。

     

      但是,我通过此次采访得知有些日资企业的缺点并未得到改善,感到非常遗憾。

 

中岛 惠简历

出生于日本山梨县。曾在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留学。先担任报社记者,1996年起成为自由记者。著作有《中国精英这样看待日本人》,《中国人的误解 日本人的误解》(均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出版), 《爆买之后他们将瞄准哪里?》,《中国精英向往日本》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