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256)才明白迷惑背后的定理

2019/02/14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中国人大过年,都好像一定要执拾。什么叫「年廿八,洗邋遢」?大抵就是把一年你用过的留过的东西,都整理一下,所以才叫「重整」了吧。

    

     这阵子,因为网路电视平台的节目,有一个日本女人在美国大受欢迎。这位汉字叫近藤麻理惠的女士,似乎在日本或是华文语圈,都不太多人认知。但只要你说 Kondo Marie ,似乎在欧美地区,就有很多人知道。她所主张的生活态度,就是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前说的「生活简单就是享受」,又或是很多很多很多年前说的「断‧舍‧离」。现在,就用了一句英语了叫 spark joy,即日语说的「ときめき」。招式也不是很新颖的。你有看过电视台那些帮人装修的「before and after」节目吗?大抵就是帮你重新大装修,什么「宜室宜居有办法」,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把「没有用的东西都扔走」。把所有东西都看一次,感受一次,拿在手心,觉得有需要的就留下,觉得没有需要的就扔走,自然你的家居,就会变得焕然一新。

    

     当然,这种「执拾达人」的信念,是很令人拜服的。Kondo 跟《粉红救兵》(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s)很不同。《粉》是一种梦幻式的转变,你家居要改变吗?他去买衣服买食材学其他东西好了,装修的买家具的换衣服的那些同志会帮你处理所有问题。但 Kondo 就清楚的说,我的玩法是你要自己执拾,你要享受那一种 spark joy。你要知道你爱什么,用什么,想要什么,要守住什么。

     你想怎么样。

     五个字,说出来简单,但却是大哉问。中国人学不会吗?你有读过论语吗?论语》〈八佾〉第三: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用现在大家都明白的语文说一次:林放来询问孔子,婚丧喜庆举行的准则。孔子说:「问的好啊!办喜宴,与其奢侈,宁可节俭。办丧礼,与其简易,不如安静哀戚。」

 

    

     不是「生活简单就是享受」吗?不是「断舍离」吗?为什么现在就又要叫做spark joy,大家才猛然发现,自己原来不需要那么多东西?

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的生活之中,大家内心深处其实都明白也知道,我们消费地球的资源,去建构我们定义的「快乐」。


 

     快乐是什么?以前是源自「自己的感受」,为什么人类要吃香喝辣?大家追求的,是一种感官的刺激。吃鱼翅,什么「龙虾做早餐」,坐飞机之前要到Lounge (贵宾室)喝Brut香槟,就是要给自己感官的刺激,要么就是拍照留念,或是在朋友聚会的时候炫耀一下。现在呢?自社交网路出现之后,大家的spark joy,都是人跟人的比较。你不难发现人类已不知道其实什么叫好或不好,只要有人拍照打卡放上网,那就叫好,那就要做。你有去过泰国的泼水节吗?人多,地板都是黑漆漆的污水,大家都在一个狂喜的状态,大部份食店都因为过年而不开门做生意。那是一个好时机去旅游吗?对我而言,不是。

    

    

      但你发现很多人在那儿打卡,拍照,放上网,你就会觉得要去,想去。去完,你都会说是一个「不错的经验」。过年的时候去日本,真的好玩吗?除了福袋,什么都没有。福袋也不一定有适合你的东西,而买回去之后,大部份时间都用不着的。你在香港,冬天也是20度的时候,你有需要有三件down jacket吗?没有。不需要。但为什么买?因为人人都买完,把所有「战利品」放到酒店的床上,拍一张照片放上网,之后就给人家知道,这趟旅行去得不枉。

    

     执拾,其实也是一样。我的人生,也许都可以过得很简单,只需要一个电脑,一支手机,几本在读的书,就可以过得舒服。为什么我需要有百多件T恤,几十条裤,几十件外衣?真的有人在乎你穿什么吗?真的有人觉得你穿不同的衣服会特别好看吗?也许不会。但为什么你想要?

 

     我们需要认同。我们需要刺激。我们需要一种消费过程,去告诉我们天天工作,辛勤营役,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就连Kondo 的执拾,也是一样。当你发现,你的社交网路忽然出现大量 Kondo 式的执拾后的「照片」,然后hashtag #sparkjoy,你也许就明白,执拾,也许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给别人看到「我会Kondo 式」的执拾吧?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代表个人点,不代表日本经济(中文版:日中文网)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