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20)梅雨季节请小心食物中毒

2018/06/19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中岛惠: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关东地区已进入梅雨季节。中国的中部、南部和台湾等地也有梅雨,而日本则是除了北海道和小笠原诸岛外,大部分地区都会在5月至7月迎来梅雨。日语中将梅雨季节开始称为“梅雨入り(tsuyuiri)”或者“入梅(nyubai)”,结束称为“梅雨明け(tsuyuake)”。梅雨结束后,真正的夏天就来了。

 

 

     梅雨季节湿度较高、潮湿阴郁,令人郁闷。日本的梅雨季会持续40天以上。在这期间,大量应对梅雨的防雨用品(可爱的雨伞和雨具)上市。此外,梅雨季也是全日本各地绣球花盛开的季节。日本很多地方都有知名的绣球花景点,其中神奈川县镰仓市的寺院里的绣球花尤其有名,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雨季到这里赏花。

 

      在梅雨期间,偶尔也会有好天气,日本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喜欢这种天气,称之为“五月晴(satsuki-bare)”。时间是在6月,却称为“五月晴”,是因为按农历来表示季节。梅雨季的雨也有着“五月雨(samidare)”这个特别的叫法。

 

      梅雨既与日本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入夏之前植物和蔬菜生长所不可或缺的。

 

      但是,对于很多日本人(尤其是家庭主妇)来说,梅雨季也是令人烦恼的季节。由于高温多湿,食品容易腐烂变质,发生食物中毒的概率显著增加。

 

      食物中毒指的是由于吃了被细菌和病毒等感染的食物而出现腹泻、呕吐和恶心等症状,容易发生在梅雨季节。据称日本每年发生1500起食物中毒,波及约3万人,如果把轻微症状也包括在内,那么可以推算出,全部发生中毒的人数达到这一数字的几倍。

 

      外面的餐厅等有被曝光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而在日常生活中,则是在家制作的便当导致食物中毒。

 


      在日本,公立小学和初中提供饮食,因此不用自带便当,但在公立高中、私立小学、初中和高中,则需要带便当。也有的学校设有食堂,或者校内有出售便当的商店,但基本上都需要自带。此外,在学校举行运动会和特别活动时,也需要自带便当。而便当基本上是由妈妈来做。所以,一到梅雨季节,妈妈们(家庭主妇)就要小心翼翼地避免便当变质。

 

      在梅雨季节,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肉和鱼等食材要充分加热。在将前一晚的菜肴放进便当盒的时候,要重新加热。日本人的便当中经常会放厚蛋烧,这也要充分加热。此外,加热过的食品一定要冷却后再放进便当盒。

 

·要去掉食物中的液体之后再放进便当盒。肉类的酱汁、酱油和调味汁等汁液容易变质,所以要全部去掉。

 

·食物全都要经过烹调。在日本,有的人会直接将火腿、日式鱼糕和生蔬菜放入便当里,但梅雨季节应避免这样做。

 

·为了杀菌,可以在米饭里加上醋再放进便当盒。此外,米饭中间可以放些梅干。放梅干的便当和日本国旗“日之丸”一样是红白配色,在日本被称为“日之丸便当”。此外,还要给便当盖上市面上卖的抗菌保鲜膜。

 

·在便当盒上放上冰袋,在携带时也要放在凉爽的地方保管。

 

      很多日本妈妈一到梅雨季节,就要费心贯彻这些做法,以防止食物中毒。

 

      我好几回听到第一次来日本的中国北方人说,“没想到日本湿度这么高”。的确,日本非常潮湿,尤其是夏季,由于气温也升高,外国人可能很难适应。但是,如前文所述,梅雨对日本的气候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很多日本人在生活中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熬过郁闷的梅雨季,盼望着夏天的到来。

 

中岛 惠简历

出生于日本山梨县。曾在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留学。先担任报社记者,1996年起成为自由记者。著作有《中国精英这样看待日本人》,《中国人的误解 日本人的误解》(均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出版), 《爆买之后他们将瞄准哪里?》,《中国精英向往日本》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