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07)聊聊日本传统点心——鲷鱼烧

2018/03/13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中岛惠:鲷鱼烧是日本人爱吃的点心之一,日语读作“tai-yaki”。其中“tai”与鲷鱼的日语发音相同,因此汉字写作“鯛焼き”,但很多店铺都夹杂着平假名写作“たい烧き”。

 

      鲷鱼烧是在做成鲷鱼形的金属模具中,倒入小麦粉、砂糖和小苏打等混合而成的原料,往里面加入小豆馅,然后在模具的另一半中也加入原料,夹着小豆馅烤制而成。鲷鱼烧是和日本的煎茶一起吃的日本特有点心之一,是一种便宜的点心。

 

      据说鲷鱼烧起源于明治时代。明治42年(1909年),位于东京麻布十番的点心店“浪花家”借用“medetai”(意为可喜可贺)这个词的“tai”(音同鲷鱼)部分,将原料装入鲷鱼形的模具制成糕点,这就是鲷鱼烧的起源。“medetai”有着“吉利、有好事”的含义,再加上外形有趣,很快成为话题,作为新出现的点心受到欢迎,逐渐普及到日本全国。

 

      东京的点心店“浪速家”(位于麻布十番)、“柳屋”(位于日本桥)和“若叶(wakaba)”(位于四谷)被称为东京3大鲷鱼烧店。“若叶”位置在中小学和上智大学等学校的附近,人气旺盛,1天能卖出3000份。其他2家店在生活于东京的人中也很有名,甚至有顾客特意从很远的地方过来购买。

 

     鲷鱼烧必须在购买当天吃完,不宜久放,但可以冷冻保存,所以有的人会一下子买很多带回家。

 

     日本还有两种类似鲷鱼烧的点心,即“今川烧”和“大判烧”。据说鲷鱼烧原本是从今川烧演化而来,皮和馅料都基本相同。不过,今川烧和大判烧都是圆形,馅料除了小豆馅之外,还有卡士达酱(custard cream)、巧克力和抹茶等。

 

      关于今川烧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这是江户时代在今川桥下售卖的糕点,另一认为是取自静冈县的“大名”(日本古时封建领主)今川氏家徽的形状。而大判烧是由于形状类似日本过去的椭圆形金币“大判”而得名。今川烧和大判烧基本上是指同一种食物,与鲷鱼烧一样很受欢迎,是属于老百姓的点心。

 

     三者的价格都在100日元~200日元(约合人民币6~12元)左右。全日本所有店铺的价位都差不多,而且不是提前做好,都是现场制作。

 

      把鲷鱼烧等比作北京的路边摊和小吃街的点心等,可能比较容易理解。经常会有学生在傍晚放学路上用零花钱买来吃。

 

     鲷鱼烧的知名度扩大至日本全国、成为老百姓的日常食品,是由于1975年推出的歌曲《游吧!鲷鱼烧君》。

 


     这首歌在富士电视台的热门儿童节目中播出,从首次播出时就产生很大反响,迅速走红。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则令人有些悲伤。

 

     歌词的内容是,在鲷鱼烧机上烤好的鲷鱼烧和店主吵了架,于是跳到海里,在广阔的大海中畅游,结果被人钓起来吃掉。虽然是一个“悲剧”,但很多人产生了共鸣吧。当时我还年幼,但清楚地记得这首歌在日本全国都很流行,我自己也经常哼唱。这首歌成为日本销量最高的单曲唱片,被收入2008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2009》。

 

     这也体现出鲷鱼烧在日本受欢迎的程度,令很多日本人感到亲切和留恋。

 

      此外,1930年代鲷鱼烧从日本传到韩国,变成比鲷鱼小一些的鲫鱼的大小,作为“鲫鱼饼”固定下来,和在日本一样,成为老百姓的小吃。

 

中岛 惠简历

 

      出生于日本山梨县。曾在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留学。先担任报社记者,1996年起成为自由记者。著作有《中国精英这样看待日本人》,《中国人的误解 日本人的误解》(均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出版), 《爆买之后他们将瞄准哪里?》,《中国精英向往日本》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