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91)40岁还在发展的人和不再发展的人有何不同?
2018/01/08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大家好,新年快乐!!
按照日本人的习惯,迎来新年之后,要讲述一年的抱负。此时经常被引用的是,日本人崇拜的孔子的《论语》。
其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在新年致辞等各种场合都得到引用。
尤其是40岁的“不惑”,对于日本人来说,已经成为人生的目标,但在寿命令人吃惊地延长的今天,40岁还只是人生的一半。因此,很多人非但未能不惑,反而“感到困惑”。面对在本应无惑的年龄、却感觉困惑的自己,逐渐感觉焦虑。我本人就是如此。
但试着想一想,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达到80岁以上,40岁还只是一半,今后还能做任何事。
作为日本著名作家糸井重里在自己的主页上这样说。
“对我来说,40岁是30年前。当时犹如进入了黑暗的隧道,感觉非常痛苦。真是感觉绝对不想回到那时”
那么,40岁到底是什么样的年龄呢?
“在夫妻关系、抚养孩子、照顾父母和自己的疾病等各个方面,都无法继续像过去那样。同时还是开始感觉无理可讲的时期”
对于非但未能不惑、反而日趋“困惑”的自己感到焦虑,或许就是40岁。
糸井在40岁之际,像下面那样跨越了困难。
“我处处留心,意识到将一切归零。在工作上,不再是什么内容都接,而是进行严格挑选。当时,因工作而来接我的车出现在面前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决定加以拒绝,选择乘电车”
“喜欢上钓鱼也是在那时。在130人参加的比赛中,勉强能排到第80名左右。第一次跃居第8名时,高兴得流出泪水。选择爱好或其他事都可以,虽然不能轻易拿到第1名,但在40岁找到感觉兴奋的事,将对之后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40岁或将决定人生的后半部分。
带着这种想法,我逛了日本的书店,发现“40岁”成为关键字的书籍很多。其中,引起我兴趣的是,“40岁还在成长的人和不再成长的人”这句话。
人才顾问田中和彦在接受杂志的采访时表示,如果到40多岁还想成长,“具备‘只有40多岁’这种意识至关重要”。
“按足球比赛来说,40多岁是前半场结束,后半场刚刚开始。是为了取胜而仍必须进攻的时候”
田中表示,重要的是,针对以下项目能否回答Yes。
○如今,是否有具体的目标?
○是否有最近1~2年新掌握的技能、扩大的人脉?
○如果在街上遇到熟人,自己是否主动打招呼?
○在公司和部门内,早晨上班第一个到单位的情况是不是很多?
○工作是否并非从“虽然不想做、但比较轻松的工作”开始,而是从“虽然很难、但想去做的工作”开始?
○被周围的人称为“很有朝气”、“真年轻啊”的情况很多
○在公司里对擦肩而过的部下打招呼
○具有适合自己的恢复精神的方法
○具有年龄相差10岁以上的朋友
等等。
对于Yes较少的人来说,“从40多岁开始好转的希望渺茫。需要根本性的意识转变”,要加以注意。
田中表示,人能否抓住机会,并非取决于命运,而在于概率。
“即使40多岁,平时也不能放弃踏出新的一步的努力。如果休息日闷在家里、去喝酒时总是和平时那些人、去常去的店,就不会发生任何积极变化。只有具备自己积极跟别人打招呼的姿态,遇到机会的概率才能提高”
的确如此。我也必须改善懒得出门的毛病。
另一位顾问则提到了40岁还在发展中的人和不再发展的人的差别。
下面从中列举一些:
差别1:不断发展的人爱读书,不再发展的人爱浏览互联网。
这或许是说,浏览网络信息浪费宝贵的时间,相比起来,读书更有价值。远离读书是世界性的趋势,但不断发展成长的40多岁的人很多都爱读书。
差别2:不断发展的人善于管理身体情况,不再发展的人则将身体情况作为借口
“体力不行了”成为口头禅的人、和默默锻炼身体的人相比,在紧要关头的爆发力将有所不同。
差别3:不断发展的人用语言激发勇气,不再发展的人则用语言伤害他人
40多岁的人多担任管理层。理想的管理层是给部下带去勇气、不断激发干劲儿的人。相反,通过恐吓控制他人的人将缺乏部下的信赖,也就是说,在公司里的发展并不乐观。
差别4:不断发展的人偏爱变化,不再发展的人则害怕变化
任何人面对新的环境都感到不安。如果害怕变化,虽然感到不满,却停留在原地,当然无法指望获得成长。
差别5:不断发展的人会迅速采取行动,不再发展的人则总在思考不采取行动的理由。
这样说来,商业的世界里经常说,
“不要把今天能完成的事拖到明天”等。
上文提到的糸井在写给40岁的文章中这样结尾。
“对于找不到感觉兴奋的事情的人,只有一个建议。那就是,下定决心“从绝对不想做的事情开始逃避”。
这是反话,可以理解为,如果有些事情属于无需加上“绝对不想做”这种程度,同时能够一边发牢骚一边做,就要绝不逃避的坚持到底。在做的过程中,将找到兴奋感。
我在40岁的时候,曾希望有人告诉我,穿越这条隧道会有什么。因此,希望我的话能够为40岁的某个人提供帮助”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祝愿所有人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 |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