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75)日本学校的“珍百景”

2017/09/04


      日经中文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日本的社会基本上是自由的。只要没有犯罪,任何行动都属于“个人的自由”,并得到允许。……本应该是这样的。但在最近,看到某大型报纸报道的一个话题,我却产生了是否果真如此这种疑问。那个话题就是东京的公立高中实施的“真发证明书”的提出。面对简直犹如半个世纪前的习惯至今仍大行其道,人们明显感到吃惊。

 

      说起来,“真发证明书”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公立高中禁止学生烫发和染发,但在学生之中,声称“这是‘真发’”的情况很多。在日语中说到“真~”,意思是“没有进行过任何加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会在学生入学时要求家长提出“头发原本就是棕色”、“天生就是卷发”等申请,然后据此签发证明书。据称有些学校甚至要求一并提交幼儿期照片作为证据。

 

      在这个话题被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反响。观察互联网上的评论,很多都是批评性的意见。“真无聊”、“如今还做这样的事,难以置信”、“告诉学生不要以貌取人是教育的责任”、“这是教师的工作吗?我感觉还有其他该做的事情”……。

 

      知名人士也参加了讨论。教育评论家尾木直树愤怒地表示,“让人针对身体提供证明书,明显是侵犯人权”。同时称“这是自上而下的单方面的强加于人。成年人应该力争建立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尊重其人格这种对等关系。”

 

      脑科学者茂木健一郎也迅速作出了反应。在博客中对高中生写道,“你们完全没有错误。奇怪的是社会、是东京都立高中”。(摘自《朝日新闻》2017年8月21日)

 

      很久之前,在曾就读于公立初中的时代,我按照老师的指示,告诉被怀疑烫发的女生,“烫发是禁止的”,还告诉提出“为什么不能留长发?”等意见的男学生,“老师说,关于长发的问题,想和你谈谈”。现在回想起来感到很不好意思。我很后悔,感觉做了非常对不起这两个人的事情。

 

      之后情况发生改变,我进入了以自由校风而闻名的私立高中,还记得在同班同学中,烫发自不必说,其中还有女生化淡妆,对于和公立学校的差异感到吃惊。

 

      以真发证明书为开端,在网民之间,“学校的不可思议”、“学校常有之事”等帖子不断涌现。换句话说,都是“学校稀奇事”。这再一次令人意识到,不管日本社会如何迈向自由化,只有学校没有改变,仍是受管理的社会。

 

      与此同时,不把严格的规章当回事、享受学生生活的年轻人的姿态非常耀眼。

 

      日本网民的“学校常有之事”、“学校稀奇事”都有哪些呢?至今仍然存在的难以理解的规章。


      ·小学禁止使用自动铅笔。

      理由据称包括“自动铅笔芯掉落会弄脏地板”、“线条很细,对眼睛不好”……,但还是无法认同。

 

      ·在小学里,称呼男生和女生都在姓氏之后加“san”。

      按日本的习惯来说,或许称呼男孩应该加“君”。此外,用昵称称呼也更适合儿童。在小时候,我一直被称为“明酱”。

 

      ·郊游的零食规定了合计金额。小学生为200日元到300日元(约合人民币12到18元)左右,初中生是500日元(约合30元)。

 

      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否还有能用200日元购买的点心呢?

      如果不规定金额,由于家庭环境不同,将产生差异,但在日本的学校,“让学生以个人常识作出判断”的事情少之又少。

 

      ·不声不响进行清扫

      清扫被认为能磨练内心,据称很多学校都将大家都讨厌的洗手间清扫变成了义务。但是,想象一下学生们不声不响擦地板的情形,感觉有些恐怖。

 

      ·不得将漫画带到学校,但允许借给班主任老师。

      感觉有些好笑。教师似乎也是看漫画的一代。

 

      ·不可漫无目的地在走廊里走。

     不得在走廊里徘徊?

 

      ·不得随意将制服的裙子弄短。

     这是超级有名的学校规章。如果是严格的学校,规定得非常细致,例如膝上〇㎝属于违反校规等。

 

      ·裙褶必须是24个。不可以是26个。

     无法评论。

 

      ·离家外出超过3根电线杆的距离必须穿制服。

     简直就是100年前?

 

      ·面对教师必须称呼为〇〇老师。

     获得昵称,才算是受欢迎的老师。

 

     下面聊聊令人怀念的回忆特辑“学校常有之事”。请大家看看与中国有何不同。

 

      ·老师肯定会说的话。

      “老师也不是因为想批评你才批评的”

      “我不批评你了,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吧”

     (这是真的吗?)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找学生回答问题,开始环顾教室,大家都拼命装作在记笔记。

       (目光和老师碰到一起,肯定会被点名,这难以理解。长大之后,自己占到讲台上的时候,仍是想点名目光相接的人。在对回答没有自信时,最好别让目光和老师相对)

 

      ·在上课时,教师生气地走向职员室。学生们吵闹约10分钟后,班长前去道歉。

       (有过,有过!)

 

      ·在休息时间玩捉迷藏,捉人者不顾还没找到、仍在躲藏的人,自己去上课,之后没被找到的人眼睛瞪着捉人者陆续走进教室。

      (有过,有过!)

 

      ·作业没完成时的借口永远是 “做完了,但忘在家里了”

 

      ·上学途中环顾四周,发现一个人也没有,感到非常害怕

      (有过,有过!)

 

      ·解答作业习题集,一边偷偷看答案一边做,故意答错几个问题。

      ·早上起床后想到“必须上学!”,结果却是休息日,此时充满幸福感

      ·在基准测试中,遇到相同号码不断,感到不安

      ·在拍摄集体照片时,在前排的学生脑袋后伸出手指,作出犄角状。

 

      全都“有过,有过!”

      啊,总感觉非常怀念!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 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