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上)
2016/10/13
![]() |
深圳的邓小平纪念牌 |
最近,日本的几个历史学大家送我几本关于明治维新史的专著。说实话,我连中国的历史都没有好好读过,更不用说日本的历史。于是,我就借此机会研读了一下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当然,我是研究经济的,虽然读史,还是摆脱不了从经济学角度看问题的旧习。
我一直有一个很纳闷而没搞清楚的问题,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到底有什么不同?从表面上看,明治维新把日本带上了现代化之路,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把中国带上了现代化之路,但二者可以等同吗?明治维新给日本人带来的福祉和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的福祉是否可以同日而语?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轻易下结论的设问。
|
相反,我们看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号称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访问美国,没有去视察美国的法院,也没有去考察纽约的百老汇或加州的好莱坞,他去了波音公司。美国人希望出口飞机给中国,当然热情招待这位最有实力的中国领袖。后来,邓小平到日本访问,也没有考察日本的文化和制度,他重点考察了日本的新干线。中国的领导人似乎认为使中国落后的是科学技术水平太低,只要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波音飞机和高速铁路),中国就离现代化不远了。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真正落后的是制度。简而言之,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思想,更拒绝引进西方的价值观。中国着力引进的是能够立竿见影给中国带来经济收益的技术、产品和商品。太功利了。明治维新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完成了对国民的启蒙,而虽然改革开放经过了30多年,中国并没有完成对国民的启蒙。
要澄清的一点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量引进外资其实重点在于短期内就能够有效益的生产低级终端产品的企业,很奇怪的是这些低端企业却入住了各大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园区。国内学者和官员往往指责外国企业保守,不愿意向中国转移技术。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看家技术转移给别人,获得技术要靠自己努力学习。问题不在此,问题在于中国官员和企业对短期内不能实现利益的真正的高科学技术并不感兴趣。去年,好不容易中国人拿到一个非文科类的诺贝尔奖,这不完全是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对中国的歧视或不公平。我们只要看一看国内媒体关于诺贝尔奖的报道就知道,大家重点关注的是获奖者的奖金是多少钱,这一来就变味儿了。在中国社会,很多人认为钱是万能的。
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或者说我们今天的社会变的太急功近利了,这不利于发展科技。
![]() |
柯隆 |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柯 隆 简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出生于中国南京。8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学技术学院日本专业,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