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阻碍中国就业

2014/05/13


  吉田忠则 的其他文章

  中国房地产税的尴尬

  中国资本限制管理手段已到极限

  中国是日美的粘合剂

  阳光政策和中国经济的微妙关系

  中国经济两大病根和李克强药方

   消失的中国失业统计数据

   从“张艺谋超生”看到的

   中国改革动真格了?

   比特币真的能威胁人民币吗?

  
中国何时能走出4万亿阴影 

  
朱镕基、改革与国家命运

  
中国笑看TPP没进展

   
中国经济的真正风险

   
中日对立先从民间解冻

  
眼前还无需对中国经济担忧

 

      年轻人到小微企业工作——为了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提出了这样的就业促进举措。这是为了防止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不满加剧,进而引发社会动荡。政策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老问题”将阻碍前进的方向。

  总理亲自摇旗呐喊

      中国的大学在夏季毕业,6月前后将迎来招聘签约的最高峰。“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李克强在4月30日的会议上这样表示,同时提出了以应届毕业生等为对象的就业促进举措。

中国总理李克强(kyodo)
       主要举措之一是对小型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提供补贴。在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时,将提供社会保障费补贴,促进企业加强福利待遇。而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以享受低息贷款。

       此外,还将完善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扶持。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其政策意图是通过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创业,推动对中国经济来说属于最大课题的消费扩大。

       李克强亲自摇旗呐喊,促进年轻人就业的背景是应届毕业生持续逐年增加。中国政府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相比去年增加28万人,达到10年前的2.6倍。为了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扩大招生,结果高校毕业生持续出现激增。

      “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个人期望与市场需求差距明显,矛盾比较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这样说明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的结果是,就业形势完全演变为“买方市场”。

       在中国,换工作本来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创业也非常盛行。在民营企业数量众多的浙江省等地,不分学历、以很少资本进行创业的案例并不少见。而从大学毕业之后,与朋友一起创办创新型企业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雷曼危机”后转为追求稳定

       而打击这种创业精神的是2008年的雷曼危机。由于经济恶化,相继有企业破产,学生们转为了追求稳定。在此背景下,作为就业目标越来越受欢迎的是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


       没有因企业经营破产而导致的失业风险并非全部原因。经济刺激政策的资金不断流入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让相关人员的腰包鼓了起来。在雷曼危机之前,中国国有企业相继进行了股票上市,工资水平大幅上升,这也进一步推高了这些单位的热门程度。

在辽宁省召开的日资企业招聘会
       此次的政策期待年轻人恢复创新精神,希望促使年轻人就职于中小企业和进行创业,在激活经济方面,这一举措看起来合乎道理。但是,如果不改变国有企业控制经济的现实,能否顺利取得效果令人怀疑。国有企业拥有支配地位的背景是政府拥有强大的权力。

       “如果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就不能在鱼长大之前把鱼吃掉。不应该涸泽而渔”,对于报道新就业促进举措的新闻,中国网上出现了这样的帖子,担心国有企业和政府掠夺创业者的成果。

       至关重要的是营造能让年轻人创建的创新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将来茁壮成长的环境。为此需要的是削弱国有企业的力量,但中国是否可能推出否定自己权益的措施呢?

       这一难点甚至意想不到地出现在李克强在就业促进举措中提出的项目中,“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要在政府网站公布信息”。不透明而不公平的走后门找工作现象竟然如此盛行。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政府促进就业举措取得成果的希望就微乎其微。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吉田忠则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