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废旧饮料瓶大量出口中国的尴尬
2014/03/04
被高价销往中国
“盈利情况非常严峻”,将废旧饮料塑料瓶二次利用为树脂原料的日本关东一家企业感到束手无策。去年夏季通过竞标采购的废旧塑料瓶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销售的再生树脂的涨价已难以避免。但是,将原料上涨完全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并非易事,因此出现了盈利恶化。
![]() |
日本关东地区的的资源回收工厂 |
关于涨价原因有很多说法,但作为结构性因素经常被提到的是纳入招标的废旧塑料瓶数量稀少。据业界团体统计显示,日本全国地方政府的废旧塑料瓶收集量在2012年度为28.9万吨。与此相对,交给“日本容器包装回收利用协会”的数量(招标量)仅为19.5万吨。在“日本容器包装回收利用协会”注册的资源回收企业的年处理能力超过40万吨,回收企业称这是“结构性卖方市场”,这种状况成为废旧塑料瓶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未被交给“日本容器包装回收利用协会”的废旧塑料瓶主要流向了中国。日本地方政府没有义务将回收的废旧PET瓶交给“日本容器包装回收利用协会”,似乎认为自主通过中间商进行出口更加有利。据中国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废旧塑料瓶在内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废料”由日本进口的价格在2013年12月为每公斤0.73美元。换算为日元将超过70日元,站在地方政府角度来看,即使考虑运费等因素,与通过“日本容器包装回收利用协会”的招标进行销售相比,出口的利润空间显然更大。
![]() |
受经济效益左右的回收利用的弱点
这种中国的“高价购买”未必会永远持续。中国方面的进口价格在2年前曾一度达到每公斤0.9美元,目前与之相比降价明显。有分析认为,在中国持续增产合成树脂与纤维原料的背景下,经济减速却日趋鲜明,材料需求陷入了增长乏力。如果今后价格继续下跌,日本向中国出口的利润空间将会缩小。到那时,废旧塑料瓶是否将回归日本国内呢?
担任“日本容器包装回收利用协会”招标制度改革讨论委员的资源与粮食问题研究所负责人柴田明夫指出,“塑料瓶的回收利用得到地方政府、饮料企业以及资源回收企业等众多相关方的支持,如果哪一方试图扩大收益,有关体系将难以很好运转。不应仅以眼前的经济效益考虑再生资源,共同分担利益和负担的思维不可或缺”。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商品部 小野嘉伸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