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改革与国家命运
2013/11/27
![]() |
根据闭幕后发布的公报,难以立即判断改革是否将加速。公报表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是语义最为强烈的表述,显示了改革决心。另一方面则表示“公有制为主体”,明确显示了拒绝民营企业主导的经济。
坐在中间的朱镕基
对于模糊的表述,市场感到失望。在三中全会开幕的半个月前,朱镕基有了行动。10月23日,在举行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的钓鱼台国宾馆里的会场,中国党和政府的要人于相继前来。
在2003年之前曾在5年里担任总理的朱镕基曾推进国有企业、金融和政府机构3大领域的改革,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1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打下了基础。由于不惜与政敌发生摩擦的果断,朱镕基被称为“铁腕”总理。同时还以清廉的政治形象而闻名,称得上中国改革的象征。
“政左经右”?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现政权的特征,就是“政左经右”。本应该以经济为核心展开磋商的三中全会也反映了这一局面,因此社会问题也成为了议题。为了加强社会管理提出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方针。
在这种背景下,以朱镕基为中心召集的会议有哪些意义呢?在名义上,这是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的会议。毕业于该大学的朱镕基担任该委员会的名誉主席。因此清华大学仅在互联网上轻描淡写地称“朱镕基和王岐山会见了顾问委员会委员”。
但是,即使是看起来与往年相同的会议,由于时期敏感,也带有特殊的含义。媒体也敏感察觉到了这一点。香港媒体《文匯报》认为在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的这一时间,朱镕基和温家宝出现在公众视野,为新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即使寻求巩固权力,加强控制力度,中国也无法回到毛泽东时代。掌握国家命运的是经济改革……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吉田忠则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