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学”浮出水面
2013/11/25
![]() |
3月摄于北京 |
积极寻找人才
在三中全会召开前,一名国有企业的高管透露:刘鹤正在寻找人才,似乎和海外留学回国的官员频繁接触。刘鹤是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主任,被称为习近平的“经济秘书”,是左右改革方向的重要人物。
这位国企高管透露似乎打算将财经小组事务局的人员阵容扩大至2~3倍。在中国还有传言称将废除经济小组等现有小组,整合为新的改革小组。
加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转变行政职能等等。三中全会的决定反映了李克强提倡的改革方针,从中能看出 “习李体制”步调一致。实际上,具体执行政策的无疑是政府的各个部门。但是即便如此,还是给人习近平主导整体改革的印象。
英国巴克莱资本银行将李克强的改革路线称为“李克强经济学”,这一说法一时被中国媒体津津乐道。其中还存在对抗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安倍经济学”的想法。不过,最近却很少有机会听到李克强经济学的说法了。
当然,“李克强经济学”的理念(不实施短期的经济刺激政策、控制不断膨胀的信用风险以及淘汰企业过剩设备等结构改革)并未消失、也并未大幅调整。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李克强经济学”将成了习近平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构成要素。
![]() |
1992年邓小平通过南巡讲话呼吁再次加快改革、以及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创造了走出过去2次下滑局面的契机。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扩大至世界第2位,但由于老龄化迅速发展等因素,高速增长时代正在终结。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了确保持续稳定增长,对于如何推进结构改革的课题给出了中国领导层的一个回答。
仍缺乏具体细节
当然,目前仍然看不到“习近平经济学”采取哪些具体举措。国有企业改革和能源领域引入价格竞争等,三中全会决定纳入了各种改革蓝图。但也可以说,仅仅列举了此前历届领导层已经认识到,但一直推迟解决的课题。正因为如此,新一届领导层更加需要的是改革的执行力和速度。
在三中全会闭幕时,公报和决定内容全文会分2次先后发布。过去的惯例是闭幕1周间后发布全文,而此次闭幕三天后即发布了决定全文。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市场对公报内容感到失望,大会闭幕次日股价出现下跌,这让领导层提前了包含具体政策的决定全文的发布。
今后,最为重要的不是发布时间,而是加快启动改革。“习李体制”的力量均衡也将受到关注……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中国总局 大越匡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