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减,储蓄将过剩”凯恩斯预言,如何破解

2022/01/10


       “超凯恩斯主义”,在新冠危机加深的20204月,美国投资家扎卡里·卡拉贝尔(Zachary Karabell)这样评价各国财政政策满负荷运转的态势。卡拉贝尔还表示,“世界经济的大部分将转移到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上。不管是战时还是平时,这种规模的支出都史无前例”。

 

       在人口问题上,审视财政的作用

 

       在人口减少时代临近的背景下,伴随着主权债务膨胀的财政扩张在多大程度上被容许?凯恩斯主张针对短期需求不足推进公共投资,但他对人口减少感到困惑,在长期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凯恩斯探索有别于单纯财政扩张的对策,这一点很少被人所知。

 

       在聚集于远海孤岛上的海鸟群,如果鸟蛋超过一定数量,就会从绝壁上的巢中落入大海——凯恩斯在1922年的论文中将这种孤岛称之为“马尔萨斯岛”。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18世纪末的《人口论》一书中主张,人口增加会导致粮食短缺和贫困。到了20世纪,在英国的繁荣笼罩阴影的情况下,凯恩斯将人口增长称为“恶魔”,感到担忧。

 

       但经历19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凯恩斯的人口观显著改变。他在1937年的演讲中极力主张:人口减少会削弱企业的投资意愿。

 

 

       为此凯恩斯开出了2个药方,一是收入分配公平化,将储蓄用于消费;二是降低利率,促进投资。

 


 

       收入的再分配正重新受到关注,但日本的政策讨论明显带有乱撒钱的色彩。据美国麦肯锡预计,如果日本推进数字化,到2030年最多有可能将国内生产总值(GDP)推高16%,增加78万亿日元,但目前日本距离“如何激发需求、推动投资增加”的凯恩斯主义还很远。

 

      美欧则走在前头。从创造效果不知如何的有效需求的应对经济萧条的措施,转向了播下长期增长的种子的财政政策。美国已经通过或正在审议一些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环保措施和消除贫富差距的相关法律。欧洲也提出通过复兴基金,推动数字化和环保措施,提升潜在增长率。

 

       企业对未来感到悲观,缩减投资

 

       人口减少时代的经济理论再次在经济学界受到关注。经济学家Charles Goodhart指出,在全球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消费者减少幅度低于劳动力减少的状况会引起物资匮乏和储蓄减少,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对此,也有声音基于和凯恩斯相同的逻辑而反驳称,“将来人口减少会导致现阶段需求减少”等。

 

       这是因为人口减少会使企业的未来预期变得悲观,投资将减少,储蓄反而会过剩,陷入收缩性均衡。如何破解凯恩斯的难题?

 

       人口仅为130万人的北欧小国爱沙尼亚以电子政府而闻名,同时也是从全球吸引投资资金的“创业大国”。爱沙尼亚的独角兽企业(企业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业)达到7家,按人口平均的话,数量位居世界第一。通过企业税收优惠以及“15分钟就能完成”(爱沙尼亚政府的支援机构Startup Estonia)法人设立的创业便利性吸引人才和资金。

 

源自爱沙尼亚的新创企业星舰科技涉足机器人配送服务(reuters)

 

       凯恩斯提出,如果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减弱,企业就会灭亡。通过放宽限制来促进创业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这将是人口减少社会的路标。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川合智之、山田宏逸、星正道、早川丽、大塚节雄、柳濑和央、览具雄人、天野由辉子、白石武志、松本史、竹内康雄、松井基一、松尾洋平、中岛裕介、竹内弘文、新田祐司、松田直树、岛本雄太、杉浦惠里、北川开、镰田健一郎、北爪匡、武田健太郎、桑山昌代、合田义孝、松田崇、铃木泰介、胜野杏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