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会带来什么?
2021/11/05
河浪武史: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11月3日敲定了分阶段缩减在新冠危机下启动的量化宽松、在2022年中期之前结束量化宽松的方针。缩减量化宽松被称为“tapering”,此前得到大规模货币宽松支撑的市场出现强烈的警惕感。美联储的决定将给国际经济和世界市场带来什么呢?
(1)tapering指的是什么?
所谓tapering,指的是中央银行分阶段缩减量化宽松的政策。词源是意为“尖端越来越细”、“逐渐减少”的taper。掌握世界轴心货币美元的美联储11月3日决定缩减量化宽松,终于将启动tapering。
![]() |
量化宽松原本是中央银行为增加金融市场的资金量,向银行等购买国债等的政策手段。零利率政策长期持续,如今日本银行、美联储、欧洲央行等主要央行均把量化宽松作为货币宽松的“王牌”使用。
美联储在新冠危机加剧的2020年3月启动量化宽松。买入规模为每月1200亿美元,属于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美联储持有的资产量在最近1年半时间里从4万亿美元增加至8.5万亿美元。资产量达到美国名义GDP的4成规模,也就是说相应地美联储向市场注入了巨额资金。
缩减量化宽松意味着分阶段减少资金注入。具体来说,美联储将把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买入规模逐步减至1050亿美元、900亿美元,即每月减少150亿美元。如果维持这种速度,最终到2022年6月资产买入额减为零。届时,美联储的持有资产将不再增加,量化宽松政策结束。
(2)金融市场将何去何从?
虽然遭遇新冠危机袭击,全球金融系统仍挺了过来。非但如此,在美国市场,道琼斯30种工业股平均指数创出新高,金融市场反而显得强劲。市场在全球经济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一片繁荣,正是因为受到主要国家的大规模货币宽松的推动。
![]()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REUTERS) |
缩减量化宽松将成为这种“货币宽松行情”的转折点。量化宽松被认为具有拉低长期利率的效果,例如由于2008~2014年的资产购买,长期利率降低了约1%。这种对市场的利好因素或将逐步减弱。美国联邦政府背负巨额财政赤字,如果美联储减少购买美国国债,国债利率容易面临上升压力。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缩减量化宽松本身并非“货币紧缩”。虽然美联储将在2022年6月结束量化宽松,但并未考虑收回此前流向市场的巨额资金。例如,如果持有的国债到期兑付,一般来说美联储持有的资产量将减少。这相当于所谓的“量化紧缩”。但美联储为了避免紧缩,计划把与到期兑付相同的金额重新投资美国国债,维持资产量。
需要关注的或许是美联储何时启动加息?分阶段结束量化宽松是因为美国经济已摆脱新冠危机影响。目前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超过4%,大幅高于美联储定为目标的2%。通货膨胀已成为美国消费者的烦恼之一,为了抑制物价,今后将不得不启动加息。金融市场认为,美联储将在2022年下半年解除零利率。如果美国的通货膨胀并未缓解,金融环境有可能从“货币宽松行情”迅速转向“货币紧缩行情”。
![]() |
这样一来将影响巨大。按最近来说,美联储2015年底进行加息,解除了雷曼危机以后的零利率政策。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时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原本多次推迟加息时间。即便如此,到2016年1月也发生了上海市场股价暴跌的“中国冲击”,美联储不得不迅速降低加息速度。2017年美联储启动了减少所持资产量的“量化紧缩”,随后在2018年遭遇全球股价下跌,结果加息和量化紧缩都被迫停止。
(3)是否会对世界和日本经济产生影响?
美联储缩小量化宽松将通过美元汇率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外汇市场开始考虑到美联储加息,美元已再次出现升值的状况。由于预测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国利率上升,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降至3年零11个月以来的低点。全球资金容易流向有望获得高收益的高利率货币。
日本持续处于物价迟迟不上涨的“反通货膨胀”状态,但很多国家因原油价格走高和供给制约而处于通货膨胀局面。如果货币贬值加强,进口产品的价格将上涨,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因此,越来越多国家不希望看到会带来本国货币贬值的美元升值。例如,英国央行可能宣布加息。英国的通货膨胀严重,正在转向通过加息诱导英镑升值、尽量抑制物价上涨的思路。可以说这种政策变化是面对美联储的“对抗性加息”之一。
如果厌恶美元升值的“对抗性加息”相继出现,世界金融环境将逐步转向紧缩,拉低整体经济。实际上有民间调查显示,从2021年世界货币政策动向来看,有32国加息、8国降息。在新冠危机严重的2020年,加息为9国,降息为71国。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中心,全世界目前正迈向货币紧缩。从全球范围来看,政府债务和民间债务都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面对利率上升显得脆弱。货币紧缩还需要推进世界经济的结构转型。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金融部长 河浪武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