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铁起诉丰田背后的产业间谍事件
2021/10/19
涩谷高弘:日本制铁10月14日以侵犯用于电动汽车马达的电磁钢板的相关专利权为由,向东京地方法院起诉了丰田和中国钢铁企业宝山钢铁。日本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原材料厂商起诉客户的专利诉讼极为罕见。是哪些因素推动了日本制铁的行动呢?在受到期待的去碳化技术“电磁钢版”的激烈交锋中,中国和韩国的产业间谍暗中活动的过去历史浮出水面。
同一日下午,在日本制铁以专利侵犯为由起诉丰田的消息传出之后,惊讶的声音在产业界扩大。在知识产权的世界里,诸如2011年至2018年持续的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电子围绕智能手机的世界规模的专利诉讼,领先的欧美企业敲打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企业、或欧美企业之间相互斗争的情况很多。
日本企业之间的专利诉讼涉及经济安保
日本企业,尤其是产业界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之间因侵犯专利而打官司的情况极为罕见。原本日本自1970年代至2000年代中期,属于世界最多的专利申请大国。2020年日本的专利申请件数接近30万件,仅次于中国的约140万件、美国的约65万件,排在世界第3位。
另一方面,日本国内的专利诉讼每年仅为170起左右(2017年),只有美国的20分之1以下、中国的约100分之1,处于极低水平。在专利大国日本,专利诉讼为何如此稀少呢?当然并非日本企业不存在专利侵犯,而是在一般情况下通过警告或私下谈判加以解决。
![]() |
如果对方是客户企业,在避免争端的前提下维持交易是优先考量,与竞争企业之间也存在相互允许知识产权使用的“交叉授权协议”。如果发展为争端,存在彼此都无法制造产品的风险。
此次,日本制铁打破这种“常识”,与竞争企业宝山钢铁乃至最大客户之一丰田打起了官司。原因之一在于,电磁钢板是用于电动汽车马达的去碳化时代的关键技术之一。今后,全世界将涌现庞大的需求,同时还被视为与半导体等并驾齐驱的经济安全保障技术。电磁钢板需要经过特殊的制造工序,制造困难,要维持品质的稳定,需要自主技术和经验。从日本制铁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能轻松制造的产品。
对于面临韩国和中国的钢铁企业的成本竞争的日本制铁来说,电磁钢版是高附加值产品之一。对于宝钢持续制造存在专利侵犯嫌疑的产品,并向丰田供货,无法视而不见。不仅是作为生产商的宝钢,还起诉了作为客户的丰田,或意在牵制其他汽车厂商。
围绕电磁钢板技术的日中韩的暗战
在日本制铁的罕见决定的背后,围绕电磁钢板的过去技术外流的惨痛回忆也忽隐忽现。这是在1980年代以后日本制铁的电磁钢版技术被韩国和中国的产业间谍违规窃取的事件。
2012年4月,新日铁住金(现在的日本制铁)表示,“有关电磁钢板的本公司的商业秘密信息被窃取”,以违反《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为由向东京地方法院起诉了本公司的前技术人员和韩国钢铁大型企业浦项制铁公司(POSCO)。
日本的大企业不分国内外,以“商业秘密被窃取”为由起诉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情况都极为罕见。究其原因,虽然技术通过技术人员和退休者流向海外早就被指出,但难以寻找证据,很少发展到诉讼。新日铁住金起诉浦项制铁,开端是韩国的一个“产业间谍事件”。
所谓的产业间谍事件指的是据称浦项制铁的前员工将该公司的电磁钢板秘密信息违规出售给属于此次被告企业的中国宝山钢铁的问题。这位浦项制铁的前员工2008年在韩国的高等法院被判有罪,但令人震惊的是庭审环节提出的证言。
秘密信息是“浦项制铁从新日铁窃取的”
“我是无罪的。浦项制铁声称被我窃取的秘密信息原本是浦项制铁从日本的新日铁(现在的日本制铁)窃取的秘密信息。我只是将浦项制铁从新日铁窃取的秘密,交给了中国的宝山钢铁”,浦项制铁前员工如此表示。也就是说,他是从新日铁获得秘密的韩国的工业间谍,也是将这个秘密卖给宝钢的中国的工业间谍。
这个证言成为契机,当时的新日铁住金成功获得了该公司的前技术人员在日本向浦项制铁出售秘密信息的证据。因此,得以起诉前技术人员和浦项制铁。同时,新日铁住金在美国以专利侵犯为由起诉了浦项制铁。浦项制铁则进行反驳,反而在韩国反诉称,新日铁住金的主张是不恰当的。
![]() |
电磁钢板已成为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零部件(照片为丰田的第4代“普锐斯”,2015年) |
这些诉讼于2015年9月突然终结。新日铁住金宣布“与韩国浦项制铁达成和解”。考虑到浦项制铁向新日铁住金支付了300亿日元这一历史上日本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获得的最大规模和解金,认为浦项制铁存在工业间谍行为是妥当的。
存在浦项制铁→宝钢的信息泄漏?
新日铁(现在的日本制铁)自1980年代推进的有关电磁钢板的研发的秘密信息泄漏到浦项制铁,然后从浦项制铁流入宝山钢铁的可能性也很高。或许由此产生的技术和专利得到发展,如今向丰田供应,与日本制铁之间成为问题的可能性也无法否定。
日本制铁表示,过去泄漏给浦项制铁的是“取向性电磁钢板”的相关信息,而在此次诉讼中提出宝山钢铁侵犯的是“无取向性电磁钢板”的相关专利。据称虽然是同样的电磁钢板,但属于不同的技术。不过,针对各种技术流向宝钢的可能性,日本制铁广报中心表示“不予置评”。
丰田执行董事长田准14日表示,“我们认为此次的诉讼应是原材料厂商之间协商的事项,本公司遭到起诉,令人非常遗憾”。此外还表示,“针对相关的电磁钢板,在展开交易前向生产商确认并未侵犯其他企业的专利之后才签约”。
围绕属于迈向去碳化社会的关键技术的电磁钢板的攻防,打破了此前认为公开展开争斗不好这一日本大企业的惯例。称得上日本的专利诉讼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围绕尖端技术的日本企业与海外企业的竞争,以及日本企业之间的行动已进入新的阶段。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涩谷高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