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行”预测奥运会的未来

2021/07/27


      中山淳史:在距今120多年前,“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男爵对于在祖国法国举行奥运会抱有强烈的执着心。德国历史学家沃尔夫冈·贝林格在著作《运动通史》一书中针对举办地选择写道:“爱国主义动机产生影响”。

    

     但是,“克服民族利己主义”这一奥运会的理想在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第2届奥运会)之后得到积极落实,至今仍被遵守。举办地仅夏季奥运会就达到19个国家,具有多样性。

    

   飞行得更远、更快的喷气式飞机

    

      使之成为可能的是飞机的进步。比螺旋桨飞机飞得更远、更快的世界首架喷气式飞机“彗星(Comet)”(英国德·哈维兰公司制造)实用化是在1952年。在世界掀起喷气式飞机热潮的背景下,首次在美欧以外举办的墨尔本奥运会于1956年举行。

   

 

    能运载“彗星”客机2倍以上人数的美国波音的大型飞机“B707”启动商业飞行是在1958年。首次在亚洲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于随后的第二年敲定,在1964年举行。

    

    到1970年,在2年后的慕尼黑奥运会之前,一次运送400多人的“B747(通称巨无霸客机、Jumbo Jet)”通航。空前的海外旅游热潮笼罩世界,另一方面,1976年超音速飞机Concorde协和式飞机也在定期航线投入飞行。那是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半年前。

   

日本航空公开的特别飞机“大家的JAL 2020 JET”的3号飞机。描绘了运动员的身姿(7月20日上午,羽田机场)

  

     作为B747开发者而闻名的波音前副总裁、已故乔·萨特(Joe Sutter)在著作《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一书中写道:“那是一切都乘上强劲势头的时代,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处于支配地位”。那是全人类都能通过“飞行”的形式亲身体验类似于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体验的“更快、更高、更强”(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口号”)的乐趣这一罕见时代。

   

 奥运会与飞机的乘积效应成为幻想

    

      7月23日开幕的东京第二次举办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如何呢?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飞到日本的飞机大幅减少。奥运期间来自海外的游客减为运动员和媒体相关人士等约5万人,与仅外国游客就超过40万人的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明显不同。

     

      各国也处于严峻状况。观察新冠疫情影响巨大的航空公司,欧洲的维珍航空(Virgin Atlantic)、亚洲的泰国国际航空在最近1年里陷入经营破产。超过巨无霸客机的大型飞机、欧洲空中客车制造的“A380”启用仅过去13年多,但早早就出现了不再使用的情况。与飞机的乘积效应带来的奥运会的兴奋感变得犹如过去的遗物或是幻想。

 


       

     在航空行业,有观点认为“最糟糕时期是今年夏季之前,在欧美新学期开始的9月将会好转”。随着疫苗接种扩大,欧盟(EU)利用疫苗护照启动了出行限制的放宽。而在美国,西南航空自7月起提供超过2019年的座位数。中国维持严格限制国际航线的“五个一政策”,但在明年2月冬季奥运会举行之前,将探索放宽出行限制的时机。

     

  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卓越的中小型飞机成为主流

    

      那么,如果新冠疫情远去,“更快、更高”的世界是否会回来呢?

    

      领导英国维珍集团的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和美国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都成功进行太空旅行,如果利用两人采用的“亚轨道(sub-orbital)”技术,没有空气阻力的经由宇宙的高速移动也成为可能。现在需要7小时的东京—新加坡之间所需时间将仅为28分钟。

      

      有测算认为这个市场达到3千亿日元规模,但由于费用高昂、能运送的人较少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似乎难以成为“大众交通工具”。成为协和式飞机后继机型的超音速飞机开发也成为话题,但如果加大发动机,振动、噪声和费用都急剧增加的“二律背反的阻碍”仍未解决。

    

各航空公司运营的飞机也是中小型飞机成为主流(图为停在羽田机场的全日空的波音787)

 

      观察各航空公司的计划,飞机的主流转变为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更突出的可乘坐100~200多人的中小型飞机。但是,存在仅运营这些飞机无助于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欧盟要求航空公司到2050年实现去碳化,引进被称为“SAF”的生物燃料。SAF的二氧化碳排放最多减少8成,但成本达到喷气燃料的2~5倍。

    

      在美国,联合航空启动了与大客户分担SAF导致的成本增加的尝试。SAF价格高昂,同时供给量也少。要提高供给能力,需要吸引燃料公司和提供补贴,有观点提出需要展开政府参与其中的讨论。新时代或需要从社会费用和责任分担开始展开讨论。

   

 重视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的奥运会

   

      另一方面,法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铁路可在2个半小时以内抵达的城市间国内航线运行的法案(不含国际航线的换乘)。据称奥地利等加以效仿的国家达到数个,2024年巴黎奥运会,区域内运动员通过陆路汇聚的奥运会这一可能性也已出现。

     

       今后20~30年将成为不断摸索的时代。每次奥运会举行,成果都会受到考验。飞机瞄准“更快、更高”的时代终结,社会整体以“更快、更高”水平获得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将成为标准。东京奥运会也应成为强烈发出后新冠疫情时代信号的最初的奥运会。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中山淳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