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钻石公主号应对付出的代价很大

2020/03/02


       矢野寿彦:日本政府对游轮实施的检疫隔离措施以船内的聚集性感染出现扩大、招致海外的批评而收场。日本将在半年后迎来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轻视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威胁,认为可以通过边境口岸措施阻止病毒进入国内。之后的应对措施也缺乏灵活性。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当某一天突然出现地震、海啸和洪水等大型灾害,出于“无法相信”、“不愿思考”等想法,形成只有自己会没事的侥幸心理,从而错过避难时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正常化偏差”。被认为是大脑为了防止内心无法承受恐怖压力而崩溃所出现的活动。

   

      2003年的“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并未在日本流行。2009年全球大流行的流感,日本的死亡人数约为200人,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

    

从“钻石公主号”游轮停靠的横滨大黑码头出发的救护车 (2月14日下午Kyodo)

 

      似乎是传染病对策的成功经验,加上“一旦在日本大流行,东京奥运会将被迫中止或延期”的不安,这或许使日本政府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不会在日本流行”这一“奥运偏差”。

   

      面对未知的传染病,需要预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在注重平衡的同时制定对策,这是铁的法则。虽然说如果人员和货物的流通完全停止,病毒将因无处可去而消失,但是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也将陷入停滞,因此这种做法不现实。结合时刻变化的状况,基于最新的见解,灵活摸索最合适的对策才是政府能力的体现。

   

在“钻石公主号”游轮上行走的乘客 (2月中旬,图片由乘客提供,部分图像经过处理,Kyodo)

 

        日本政府在2月5日凌晨,决定让“钻石公主号”游轮上的约3700名乘客和乘务员在船上停留2周,这种措施前所未闻。当游轮进入横滨港后,船内有10人的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政府又立刻转变方针,在未实施检查的情况下让阳性患者下船。

   


   

       在1周以前,著名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流行病学论文,该论文指出,在中国武汉市新冠病毒的“人传人”从2019年12月中旬开始发生。暗示感染在很早之前就出现扩散,该论文在研究人员之间引起热议。

   

       结合日本的状况来看,极有可能在2月初各地的感染就已经出现扩大。对于这一左右船上隔离措施是否恰当的重要信息,政府内部究竟有没有认真研究呢?

    

准备乘坐停靠在“钻石公主号”游轮附近大巴的人们(2月22日下午12点18分,横滨港)

 

       NPO法人医疗Governance研究所理事长上昌广表示,“从日本政府的应对措施来看,不认为政府将科学上、医学上的正确信息放在重要位置”。在政府内成立由传染病学、病毒学和公共卫生学研究者组成的专家会议是在2月16日之后。

    

       此外也无法理解日本政府坚持让乘客和乘务员在船上等待2周,直到19日才允许下船的做法。日本国内接连出现感染途径不明的病例,尽管起初病毒检测能力不足,不过之后在逐步完善。其实日本政府可以从早些时候开始每天允许100人下船,在家里留观或是其他设施进行隔离,而不是一直等到19日。这样下船后回到海外的人也就不用“重新隔离”,从而不会像现在这样被海外媒体激烈批评。

     

       从日本厚生劳动相加藤胜信和厚生劳动省连日来举行的记者会来看,似乎在说明2月5日凌晨作出的判断没有错,并非因为在船上隔离才发生聚集性感染,给人一种想方设法证明最初采取的措施正确合理的强烈印象。

     

       9年前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的放射性污染和此次新兴传染病的流行都是悄无声息的灾难。虽然这些灾难不像地震和海啸那样瞬间夺去人类的生命,破坏社会基础设施,但由于无法预测风险,会长期引起人们的不安,使社会逐渐陷入困境。日本国内的体育赛事和各种活动接连取消,日本政府还请求全国的小学、初中、高中自3月2日起暂时停课,还出现了不用去公司而在家办公的企业。

   

       福岛县立医科大学特任教授坪仓正治称,“要采取措施,必须自己评估风险。另外,还需要在防控措施和如何降低随之带来的损失之间取得平衡,实施起来十分困难”。

   

      日本没有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那样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的专业性传染病防控组织。

 

      新型冠状病毒在日本的扩散速度今后会开始。日本政府大大落后的应对也让人忧心忡忡。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矢野寿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