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摇摆的40年
2018/10/24
中日两国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于1978年10月23日正式生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纪念该条约签署40周年,将于10月25~27日访华,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从友好到摩擦、从对立再到协调……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中日两国关系的格局也发生了改变。日经中文网带您回顾中日关系摇摆的40年。
![]() |
在松下幸之助的陪同下参观松下电器工厂的中国副总理邓小平(1978年10月) |
![]() |
友好
1978年
主要事件:10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日本援助中国
名义GDP:日本1.01万亿美元/中国0.22万亿美元
友好关系: 良好
![]() |
中日两国在1972年的邦交正常化6年后,于1978年8月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0月23日,时任中国副总理的邓小平出席了在东京举行的条约批准书的交换仪式。他与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仪式上干杯。邓小平访日期间参观了新日本制铁、日产汽车和松下电器产业的工厂,还乘坐了新干线。日本通过政府开发援助(ODA)向中国提供支援,双方营造的友好氛围得以持续。
交流
1984年
主要事件:3月,日本首相中曾根访华,确定第2次日元贷款
名义GDP:日本1.32万亿美元/中国0.32万亿美元
友好关系: 良好
![]() |
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宣布了第1次对华日元贷款计划,1980年代以经济领域为中心,两国交流日趋活跃。1984年3月访华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决定提供约4700亿日元的第2次日元贷款。1982年,中日间发生教科书问题,1985年中曾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虽然也出现了风波,但双方的交流扩大至地方政府和文化层面。
和解
1992年
主要事件:10月,日本明仁天皇访华,表示“(日本)给中国国民带来深重苦难”
名义GDP:日本3.91万亿美元/中国0.50万亿美元
友好关系: 良好
![]() |
1992年10月,日本明仁天皇夫妇访问中国。天皇在晚宴上表示,“曾有一段我国给中国国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不幸时期,我对此深感痛心”。这成为象征中日和解的节点。
摩擦
1998年
主要事件: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日
名义GDP:日本4.03万亿美元/中国1.03万亿美元
友好关系: 风浪较小
![]() |
1998年11月,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作为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日。在明仁天皇举办的晚宴上批评了日本的历史教育。这次访日在外交上罕见地被日本定位为“失败”。在中日之间,有关历史认识、台湾和安全保障的摩擦加强。
对立
2001年
主要事件:8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政冷经热”
名义GDP:日本4.30万亿美元/中国1.34万亿美元
友好关系: 恶化
![]() |
2001年8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中国表示,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美化侵略战争的行为,表示反对。之后,小泉每年都参拜靖国神社,2006年在终战纪念日参拜。2005年中国发生反日游行。从中日关系来看,政治趋冷,经济呈现活跃态势,被称为“政冷经热”。
改善
2006年
主要事件: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建立战略互惠关系
名义GDP:日本4.53万亿美元/中国2.77万亿美元
友好关系: 良好
![]() |
中国摸索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2006年9月卸任,中国认为安倍晋三继任首相是一个良机。安倍10月访问中国,在与中国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会谈时,就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共识。这是超越“友好”、面向未来探索共同利益的新的外交关系,安倍的这次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
互惠
2008年
主要事件:5月,胡锦涛访日,签署“第四个政治文件”
名义GDP:日本5.04万亿美元/中国4.60万亿美元
友好关系: 良好
![]() |
2008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签署了有关全面推动“战略互惠关系”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被称为继1972年《中日政府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之后的“第四个政治文件”。该声明对历史和台湾问题的提及仅为最小限度,还加入了中国高度评价日本战后和平路线的表述。
逆转
2010年
主要事件:9月,中国GDP超过日本,在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等问题上变得强硬
名义GDP:日本5.70万亿美元/中国6.07万亿美元
友好关系: 恶化
![]() |
2010年9月,在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海域,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艇发生冲撞。在渔船船长等人被日方逮捕之后,主张拥有领土主权的中国通过限制稀土对日出口等强硬姿态加以对抗。背景是中国于2010年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上反超日本,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自信加强。
最糟糕
2012年
主要事件:9月,野田政权将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国有化,中国称“侵犯主权”
名义GDP: 日本6.20万亿美元/中国8.57万亿美元
友好关系: 恶化
![]() |
日本野田政权2012年9月将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国有化。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是同维护中日关系大局背道而驰的”。中国各地发生反日游行,部分人付诸暴力,山东省青岛的日资超市遭袭。两国关系恶化到被称为“邦交正常化以来最糟糕”。
握手
2014年
主要事件:11月,安倍与习近平的首次会谈
名义GDP:日本4.85万亿美元/中国10.53万亿美元
友好关系: 风浪较小
![]() |
2012年11月,当选中国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对日本采取了严厉立场。由于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和历史问题的对立,约3年时间处于无法举行首脑会谈的状态。2014年以在北京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为契机,首脑会谈终于实现。虽然相互握手,但表情僵硬。
协调
2018年
主要事件:9月,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
名义GDP:日本5.17万亿美元/中国14.09万亿美元
友好关系: 良好
![]() |
日本首相安倍开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呼吁“从竞争转向协调”,2018年9月在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与习近平举行会谈,彰显出重返“正常轨道”的中日关系。中国之所以积极改善中日关系,是希望在与美国特朗普政府打贸易战的背景下,与日本展开合作。领土、历史问题和安全保障等对立的火种仍未消失。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佐藤贤、藤川卫、久能弘嗣、加藤皓也、铃木辉良、矢后卫 采访·制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