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桩“草莓风波”引发的日本农业品种外流担忧

2018/05/31


      吉田忠则:在平昌冬奥会上,日本女子冰壶队员利用比赛间隙吃零食和水果,并称赞韩国产草莓好吃一事在日本国内引起了人们复杂的反应。原因在于这些草莓被认为是以日本流出的品种为基础栽培出来的。因此,对于平昌冬奥会,除了对运动员在赛场的表现外,人们的另一个关注点集中到了农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不禁让人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类似状况的事件。

    

在平昌冬奥会上,日本女子冰壶队员在比赛间隙吃草莓引发日本对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讨论

      

      事情在3月下旬被报道出来。新华社的报道称,河南省的出入境检查检疫局从一名中国籍入境旅客的行李中截获并没收了370株草莓种苗。这批种苗连同根上附着的土壤在内,重约16公斤。据称,这是河南省海关单次没收植物种苗最多的一次。相关部门在对种苗进行详细检测后进行了销毁处理。

   

      或计划走私种苗回中国进行栽培

    

      到这里为止还只是禁止不经正规手续将种苗携带入境这一中国防疫规定的话题。包括土壤在内,海外植物的入境可能打乱本国生态系统以及招致病虫害入侵。不过此事件还有一个值得日本关注的点。报道称,这名中国人在日本购买了这批种苗,计划带回中国进行栽培。

   

      众所周知,惠及日本各地的入境需求被部分中国人视为商机。大量购买家电产品、化妆品、100日元商品的中国人中,不少人在中国国内通过转卖盈利。由于中国当局加大打击力度,此类代购业务眼下有所降温。在此背景下发生了此次事件。虽然不清楚这名中国人的详细意图,不过这种行为很可能对力争扩大出口的日本农业带来影响。

    

在日本体验草莓采摘的访日游客(2017年3月,本图与文章内容无直接关系)

         

      日本当然有保护农产品知识产权的措施。为防止日本农产品被擅自在海外进行栽培和繁育,在市场有望扩大的国家进行品种注册就是方法之一。然而,日本农林水产省最近才开始对海外品种注册提供支援。这是因为日本的农业和农业政策都缺乏将海外视为市场,以出口为契机加以开拓的想法。虽然有水果等农产品“在海外卖出高价”的相关新闻,不过产地的意识仍以日本国内市场为中心。

    


      缺乏国际市场眼光的日本农业

    

      我以前采访日本草莓出口的知名产地时就深切感受到这一点。在农协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农户进行采访,农户表示“不知道自己栽培的草莓是在(日本)国内销出去的,还是被转为出口”,一旁的农协工作人员听了这话后一副为难的样子,不过这就是农户的真实声音吧。这给人以“日本国内过剩才出口海外”的感觉。

   

  吉田忠则 的其他文章

 

  日式植物工厂能否适应中国水土?

 

 地方统计改革是改变经济体制契机  

 

 中国“管制”共享单车的智慧

 

 中国最擅长的事儿——调控房价 

 

 地沟油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中国经济前景仍视线不良

 

 当中国消费者告别“面子消费”

 

 “保护农民”不应仅是口号

 

 中国经济的时间停止了?

 

 中国“跳级”工业4.0前先把国企改好

 

 重启银行利率管制是改革的倒退

 

 不要把什么都与供给侧改革扯上关系

 

      为此,日本对农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停滞不前。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官网上发布着在海外进行品种注册的方法。关于中国,有详细介绍品种保护制度的历史还有相关部门,以及从申请到注册的手续和费用的资料。不过包括中国在内,截至目前还没有在日本农水省的支援下在海外成功进行品种注册的例子。这是因为注册需要几年时间,此外真正打算进军国际市场的产地也寥寥无几。

    

      不过,一味悲叹当事人的意识缺失也无法改善现状,首先应该从掌握实际情况开始。日本农水省决定利用2018年度预算,调查日本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引以为豪的品种多大程度流向海外、知识产权是否遭到侵犯。掌握日本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情况将为出口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以中国人为首的访日游客通过旅游亲身了解了日本食品的美味,日本的相关人士期待这将有助于促进日本的农产品开拓海外市场。不过像此次事件一样,在商机之下也潜藏着品种外流的风险。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日本女子冰壶队在比赛间隙吃草莓引发的风波竟然折射出日本农业尚未实现国际化的现状,这值得深思。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吉田忠则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