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让自行车大国复活

2017/07/12


  6月中旬,上海已经进入梅雨季。一到中午时分,尽管天上还下着毛毛雨,但商务区的街上依然能看到颜色亮丽的橙色自行车来来往往。“想去稍微远点的地方吃午饭”,一位25岁的女白领蹬着踏板说。

 

工作人员蹬着三轮车回收上海街上到处停放的自行车。上海市今年加强了对自行车停放场所的监管,至少撤除了4000辆。

 

  这位女性骑的是初创企业“摩拜单车”2016年春季开始投放的共享单车。摩拜单车不仅进军了英国市场,近日又登陆了日本福冈市和札幌市等地。

 

  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用手机APP扫一下车身上的二维码即可自动解锁。到达目的地后手动关锁,手机就能自动结账。

 

  凭借“30分钟1元钱”的实惠价格和可以随时随地停放的便利性,摩拜单车只用1年多时间就在全国投放了500万辆,实现了爆发性普及。另一方面,其竞争对手小黄车“ofo”也投放了600万辆。

 

  中国曾经被称为“自行车大国”,街道上仿佛是自行车的海洋。但随着机械化浪潮,这种场景不再出现。作为其代价,城市发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骑自行车既有利于健康,还不会堵车。街上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让人觉得中国重新回到了自行车大国时代。

 

被强制撤除的自行车停到了存车处。根据保管时间的长短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因此各家共享单车企业需要尽快把车领回去。

  

  然而迅猛发展的共享单车也产生了副作用。共享单车被大量随意停放,影响了交通,上海等城市开始强制撤除和加强监管。在中国,新服务以年轻人为中心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包括制定监管措施在内,全社会都在发生变化。这只是令人激动的中国14亿人市场的一个日常情景。

  


 

 

  色彩艳丽的自行车在街上来来往往。“可以随时停放”、“不用担心被盗”、“既有利于健康还能解决空气污染”,共享单车基于这些理由得到了用户的青睐,被用于上下班和上下学等。上海已经有十几万辆投入使用。

 

 

  利用APP扫码解锁。还可以搜索附近的闲置车辆。智能手机APP的普及使得共享单车用户迅速增加。

  

 

  车座上印有使用价格,各家共享单车企业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

 

 

  共享单车“ofo”在地铁站内设置的广告。所有共享单车企业都在亏损,不过政府主导的创业鼓励政策掀起了投资热潮,吸收的大量资金成为开展新业务的原动力。

 


 

 

  有人故意破坏了“ofo”的二维码和车牌号。不让其他用户使用,将自行车据为己有的情况也在增加。

  

 

  虽然有素质低的人,也出现了“单车猎人”,他们用智能手机给被据为己有的共享单车拍照,然后通过社交网站进行举报,在网上呼吁用户提高素质。如果记录下拍摄地点等,工作人员会用卡车到现场收回。

  

 

  摩拜单车与咖啡厅“沃歌斯(Wagas)”共同运营的餐厅。墙上画着共享单车的图案,努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摩拜单车与沃歌斯在共同运营的餐厅店门前设置了展示用的自行车。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上海支局长 小高航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