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特朗普中国观
2017/03/23
秋田浩之:为什么会这样呢?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前表现出来的严厉中国观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在探寻这一真相的过程中,笔者似乎看到了可能会给亚洲带来混乱的不安因素。
中美政府要员之间的来往越来越频繁。继中国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副总理级)杨洁篪2月底访美之后,美国国务卿蒂勒森3月18~19日又访问了北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上旬访美一事目前也正在讨论中。
美国政府官员解释说,“将与中国构筑具有建设性的、重视结果的关系。这样既对美国国民有利,应该也符合与同盟国之间的信赖关系”。
然而,美国的亚洲各同盟国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就是担心中美之间私下里做某种交易,自己被排除在外。
原因是,特朗普的对华战略大部分都是空洞的,重心容易走偏的现实已经一点一点变得清晰。
![]() |
比如,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应对就是如此。特朗普当初的态度是可能不会遵循该原则。
然而特朗普在2月上旬很坦然向中国承诺会遵守这个政策,甚至表现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在之前强烈谴责的人民币和南海问题上,最近也开始控制发言。
特朗普的中国观究竟怎么了?从2月10日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的首次会谈可以看出端倪。据多位相关人士透露了没有对外公布的交流内容。
约40分钟的会谈大部分都在谈论中国问题,此外在会谈结束后的午餐会上,中国也是主要话题之一。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强大,欲在东海和南海扩大势力范围。打算建立“中国主导的亚洲”,排除美国的影响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必须加强日美同盟。
会谈在安倍的主导下进行,二人就这种对华认识达成共识。特朗普最信任的总统首席战略官兼高级顾问班农在会谈结束后向日本方面透露称:“安倍首相关于中国的想法非常棒”。
不过,特朗普有时也会做出让日本觉得不安的发言。
“话虽如此,习近平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欣赏的人物”。
“第一次与习近平通电话,进行了非常棒的交流”。
特朗普在与安倍共同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也表现出了积极推进中美合作的姿态。在与安倍亲密交往的同时,另一只手好像还在握着习近平的手。
|
促使特朗普改变主意的,是在举行日美首脑会谈前一天的2月9日与习近平打的一通电话。
据中美相关人士透露,由于美国特朗普政权重视国内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显示出中国将提供合作的姿态。关于奥巴马前政权呼吁缔结的中美投资协定,也显示出积极的姿态。
作为回报,特朗普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改善与中国的关系。邀请习近平4月访问美国也是在此延长线上。
此前就有声音担心特朗普缺乏坚定的战略观,外交政策很容易因得失而摇摆。结果果然如此。
当然,特朗普也对中国的对美贸易顺差和在东海南海的强硬行动感到愤怒。但是,这不是基于明确的理念而作出的反应,似乎更接近于感情上的愤怒。
中国的外交智囊透露,习近平表示特朗普喜欢做交易,好控制。为拉拢特朗普,今后将提出各种合作案件。除了经济合作外,另一张重要的牌就是在朝鲜问题上提供合作。
中美之间已经悄然开始出现合作的迹象。美国2月17日在德国举行的首次中美外长会谈上,要求中国使用“一切手段”加强对朝施压。
第二天,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本年度停止从朝鲜进口煤炭。亚洲有经验的外交官认为“并非偶然,应该是与美国存在某种交易”。
围绕朝鲜问题,中美加深合作对于世界来说是好消息。问题是作为回报,特朗普将多大程度对中国做出让步。
如果围绕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行动,美国特朗普政权采取容忍态度,被认为将对日本、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同盟国的安全保障构成威胁。
那么,日本和澳大利亚会怎么做呢?对策之一就是与精通安全保障事务、采取强硬对华观的国防部长马蒂斯等人合作,以阻止特朗普走入对华交易路线。从这个意义来说,彭斯副总统也很关键。
即便如此,在总统拥有巨大权力的美国,副总统和部长级官员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因此同盟国似乎也会与特朗普加深对话,使其空洞的中国观变得明确具体。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秋田浩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