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科事件反思上市企业停牌机制

2016/06/29


  以日本的常识来看,中国是一个充满不可思议的经济大国。股票市场也不例外。不可思议的其中一点就是上市企业能够自行申请长时间停止股票交易的停牌机制。例如,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企业从2015年底开始已经停牌半年以上。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MSCI)在6月又一次决定推迟中国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停牌制度成为MSCI推迟接纳中国A股的原因之一。

万科总部(深圳)

  万科被称为中国房地产的龙头企业。万科以深圳市为大本营,在全国开展房地产业务。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统计的“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榜”显示,万科在2016年度连续9年独占鳌头。

  恶意收购引发经营权之争

  作为业内老大,万科却遭遇了管理权之争引发的混乱。事情的起因是宝能投资集团从2015年12月开始实施公开要约收购(TOB),获得了万科约25%的已发行股份,一跃成为万科的最大股东。面对这名新的大股东,万科曾宣言绝不允许野蛮人入侵。

  为了对抗宝能的恶意收购,万科招来了“白马骑士”。万科计划引入深圳市地铁集团成为最大股东,并向其发行新股。

  此时,万科的第2大股华润集团也粉墨登场。万科与深圳地铁的新股发行计划是为了稀释宝能出资比例的反收购对策,也就是“毒丸计划”。这颗“毒丸”不仅对宝能,对其他现有股东也会生效。6月17日,万科董事会通过了新股发行预案,但该预案会导致华润的持股比例从目前的15%降至12%左右,华润集团表示反对称“决定无效”。

  在万科董事会的11位董事中,有10人出席会议,7人赞成深圳地铁的重组预案。万科认为,出席10人得到70%的赞成率超过规定的3分之2(66%),决议获得通过。对此华润表示,7张赞成票在11位董事中占比为63%,达不到3分之2。

  对于赞成票所占比例的争论,香港《信报》6月20日批评称就像小学生吵架。有声音猜测华润将增加购买万科股票。另一方面,宝能正式反对万科接受深圳地铁的出资,还要求罢免包括创始人在内的万科全体董事。事态愈发混乱。

  A股落选MSCI指数的原因之一?

  自2015年12月宝能实施公开要约收购之后,万科就申请在深交所停牌,至今仍未复牌。停牌的理由是为了避免经营权之争引发股价剧烈波动。这里体现了“上市企业任性停牌”这一中国的特有制度。


  这一机制被全球市场相关人士广泛得知是在2015年夏季的中国股市暴跌之时。当时,中国股市上约2800只股票竟然有近一半停牌,约1300只为遏制股价暴跌停止了交易。这是阻止抛售股票的终极救市对策。

  企业自身有权申请停牌的机制容易遭到滥用。有分析认为,这项制度的存在正是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推迟将中国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的原因之一。

  万科H股暴跌30%

  万科同时在香港股市上市。或许是由于这一逻辑在香港行不通,万科H股从2016年1月复牌。万科H股的交易量与A股相比非常少,但H股的当前股价与纠纷爆出的2015年12月相比下跌了近30%。

  6月22日,针对万科的长期停牌,已无法视而不见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万科对停牌作出说明。此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言人也提到了万科事件。万科被迫在不远的时间内结束经营权之争,并在深交所恢复交易。第一上海证券策略分析师叶尚志认为,只要观察香港的股价波动,复牌后的万科A股将以缩小与香港价差的形式下跌。

  万宝之争、万华之争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一个作用,让“上市公司任性停牌”这一中国不可思议的制度再次成为讨论焦点。

  日经QUICK新闻 桶本典子 香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