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被市场高估?
2015/11/18
![]() |
沪港通在刚刚启动时,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降息为开端,上海股市进入上升通道,沪股通的利用顺利扩大。另外,随着中国政府2015年4月解禁内地投资信托对沪港通的利用,对相对便宜的香港股票的投资也一度出现急剧增加的局面。
不过,6月份以后受上海股市暴跌的影响,交易金额转为下滑。从平均每天的交易金额来看,10月份“北上”的沪股通为47亿元,“南下”的港股通为17亿港元,下滑至交易达到高峰时的10%~40%。
为防止资本急剧流失,中国政府为沪股通和港股通分别设定了3000亿元和2500亿元的额度。最初曾有预测认为将在半年左右把额度用光,但截至11月17日,两者均只使用了40%左右的额度。港交所首席执行官(CEO)李小加17日表示,市场的期望值过高,最初阶段平稳发展最好。
交易低迷的主要原因是海外投资者普遍认为“上证股价仍比较高”(美国银行美林证券)。另外中国政府还投入巨额公共资金进行托市,除银行股外,沪股的市盈率(PER)达到32倍左右,远远高于港股的约17倍。
中国政府此前已经公布了2015年内在创业股较多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之间也开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计划。但证券监管部门担心会对国内股票的供求造成影响,已经推迟准备工作,市场普遍预测将延至明年以后才能启动。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香港 粟井康夫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