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国企改革有多大胜算
2013/12/31
上海出台了国企改革20条措施。最受关注的是明确分离经营监管和执行。
![]() |
因此,市政府100%出资的“资本管理公司”中汇集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等国有资产。该管理公司作为“股东”来监管旗下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争取取消行政干预。
在管理层方面,过去经常从政府机构输送人员,今后将促使国企起用外部人才。董事长和总经理等主要职务的任期为3年,如果业绩不佳便会换人。争取摆脱官僚经营,激发企业家的实力。
内陆地区的安徽省也开始讨论对林立的国有企业实施重组、通过上市来提高经营透明性的方案,全国各地国企改革的氛围增强。其背景是习近平领导层在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委员会上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也提出加速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
中国此前也一直在推进国企改革。1993年正式启动国企民营化。90年代底果断大胆实施重组,到2012年,国企数量从95年峰值时的11万8千家减少至1万8千家。
即便如此,与党和政府一体经营的国有企业仍然在市场上不断扩大支配地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等国有企业占据着中国企业销售额排行榜的前几位,不满国企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与买方勾结、贱卖国有资产以从中获益的国企高管也是屡见不鲜。
今后,占国企整体销售额60%的央企被视为也将推进同样的改革。不过,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师唐志军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多大程度开放垄断行业。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取得成果——2011年通过公开招标,从上海市政府旗下的国有企业实现完全民营化的日用品巨头上海家化联合11月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以选拔新一任经营者。选举过程中两大阵营推选的获选人相互竞争,这在国企时代根本是不可能的,这让股东再次感受到了市场化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改革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党和政府的决心将受到考验。
(菅原透 上海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