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大幅增加资金供应

2023/11/28


      为了抑制短期利率大幅波动,中国在短期金融市场上增加了资金供应量。目的是应对增发1万亿元国债带来的利率上升压力。中国正通过金融和财政政策的一体化运营来避免经济下滑。

  

      中国人民银行(央银)通过原则上每天实施的逆回购(Reverse Repo)和每月中旬实施的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短期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

       

      近来,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规模正在迅速扩大。11月27日,通过7天期逆回购供应了5010亿元资金。减去公开市场操作到期部分后的净资金供应量为296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总部(资料图,kyodo)

     

      上上周(11月13日~17日)的供应量为3万2110亿元,创历史新高。净资金供应量也达到了1万1110亿元,水平处于历史第5高。

  

      中国人民银行一周的净资金供应量超过1万亿元的情况过去总共出现过6次。其中4次集中在2023年9月以后。

  

      上周(11月20日~24日)的供应量为2万1670亿元,达到历史第5高,净资金供应量为406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资金供应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短期利率的大幅波动。在短期金融市场,10月末以债券为担保的隔夜回购利率曾一度飙升至8%。

  

    

      在中国,因政府增发债券而带来的利率上涨压力正越来越大。中央政府2023年的国债发行额增加了1万亿元,用于灾后重建资金。另外,中国地方政府正与旗下投资公司持有的“隐性债务”推进置换,因此正在增加发行中央政府分配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债券市场的供求状况正在变差。


  

      另外,还存在对小微金融机构资金状况的担忧。10月中旬,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地方银行沧州银行发生储户纷纷提现的混乱情况。由于中国恒大集团的银行融资明细表中有该银行,客户纷纷到银行窗口提现。

       

      为了应对这一状况,银行着手增加手头资金,一度出现了短期金融市场变得不稳定的局面。

         

中国沧州银行为了消除信用担忧,堆高纸币进行展示(摘自中国SNS)

          

      往年,在年末年初和春节前,中国的银行会实施筹资,因此市场的资金供求容易紧张。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11月17日与金融机构召开的会议上表示:“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一方面,在美国,物价涨幅低于预期,利率趋于下降。10月底超过2%的中美10年期国债(基准债券)利差目前缩小到了1.7%左右。

  

      由于利差缩小,11月21日人民币一度以约4个月以来的汇率水平,即1美元兑7.12元被买入。由于资本外流的担忧减退,中国容易向宽松方向修正金融政策。另外,随着财政支出扩大,应对房地产低迷也变得可能。

    

      华西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孙付表示,2024年存款准备金率有下调0.5~0.75%的余地。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土居伦之 上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