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9月GDP增长4.9%

2021/10/18


       中国国家统计局10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79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剔除物价变动影响后,实际比上年同期增长4.9%。较46月(增长7.9%)有所放缓。由于原材料涨价导致收益恶化,企业的投资增长乏力,新冠疫情导致的部分地区出行限制也打击了消费。中国经济的放缓迹象正在加强。

 

 

       从剔除季节性因素的环比增长率来看,增长了0.2%。与46月的1.2%相比出现下滑。中国2020年春季在主要国家之前控制住了疫情,推进了经济正常化,当前复苏趋势有所减弱。像发达国家那样把环比增速换算为年率的增长率约为0.8%。

 

       贴近生活实际感受的名义GDP同比增长9.8%。

 

       经济的放缓迹象还体现在与GDP同时发布的其他统计数据上。

 

       从企业部门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月同比增长11.8%。与2019年同一时期相比,年均增长6.4%,相比16月(7.0%)有所放缓。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表现强劲,但9月的限电影响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

 

       显示工厂和住宅建设等的固定资产投资19月同比增长7.3%。过去2年平均增长3.8%,比16月(4.4%)放缓。旨在抑制泡沫的金融监管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低迷,住房销售势头减弱。

 


 

       此外,家庭部门也增长乏力。包括百货商场、超市的销售额和电子商务在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月同比增长16.4%。与2019年同一时期相比,年均增长率为3.9%,也较16月(4.4%)有所放缓。夏季部分地区发生的疫情影响了旅游和餐饮等接触型消费。

 

       此外,就业和收入复苏迟缓,也是影响占GDP4成的个人消费的因素。19月城市地区的新增就业为1045万人,同比高出16%,但仍低于疫情前的201919月(1097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按过去2年平均来看为7.1%,低于16月(7.4%)。

 

       与内需的疲软形成对照的是,外需保持坚挺。79月的进出口(按美元计价)按季度计算创出最高水平。进口原材料上涨,成本被转嫁到出口产品上,单价的上涨使得贸易额膨胀。出口减去进口的贸易顺差同比增长约15%,时隔1个季度增加。

 

       多数观点认为,10月以后原材料涨价会挤压企业收益,设备投资和就业难以增长。政府加强对房地产等的监管,这也是影响需求的因素。中国领导层计划让地方政府加快发行基础设施债券,通过公共事业支撑经济。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川手伊织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