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PI自2009年来首次转负,通缩风险几何?
2020/12/10
12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下降0.5%,为2009年10月以来首次负增长。虽然中国提前遏制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经济恢复正常,但收入的恢复速度缓慢,人们的节约意识增强。
![]() |
11月CPI转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下滑。中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猪肉价格下跌13%。由于非洲猪瘟(ASF)等的影响,今年夏季之前猪肉价格一直高涨,目前猪肉供货已恢复。11月仅猪肉价格就将CPI拉低了0.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1月的记者会上表示,“除食品价格以外,其他的价格形势是保持总体稳定的”。但去除食品以外的指数也下降0.1%,为2009年11月以来首次下降。
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判断物价时关注的“去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指数”也连续5个月仅上升0.5%。如果家庭开支中用于消费的金额相同,那么食品等必需品降价的话,就容易把钱花在其他商品和服务上。目前的CPI并未显示出这样的迹象。
因为有的消费者对收入前景持慎重态度。国家统计局的消费者心理调查结果显示,“收入预测”在6月达到底部后,到最近的10月一直持续恢复。不过,只恢复了上半年下滑部分的5成,未达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中国经济的生产及出口等企业部门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目前尚未惠及家庭收支部门。
对未来收入持慎重态度的家庭越来越倾向于节约。企业纷纷通过降价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我看好的商品4折就买到了,太好了”,在11月1~11日的网购促销中,在北京市从事旅游行业的小刘(39岁)花594元购买了一件原价990元的羊绒外套。
![]() |
双十一限时打折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
受疫情影响无法出国旅游的富裕阶层还出现了购买日本及欧美进口商品的倾向。限期降价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很多消费者趁着一年几次的网购促销,囤下几个月份的日用品等。
中国共产党在2021~2025年的新五年规划中提出,通过增加收入来提高消费水平。除了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外,还将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以改善城市的经济效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居家消费”正逐渐放缓。不过,对消费市场一旦普遍存在降价期待,通过增加收入来提高消费水平的政策也将难以推进。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北京 川手伊织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