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表明中国经济政策重心转向?
2018/06/26
中国正在将经济政策的重心似乎正在从结构改革转向顾及经济。在中国人民银行(央行)6月24日确定的货币宽松措施中,要求大型银行将增加的手头现金用于推进债转股,将实施1万亿元以上的债转股,支撑受过剩债务困扰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此外,汇率市场上出现的人民币贬值也被容忍。这些举措似乎是着眼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激化以及消费与投资的走弱。
中国人民银行将自7月5日起,将显示央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实施的存款比率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这是继4月之后的再次下调。大型银行的标准准备金率降至15.5%。从银行可用于放贷等的资金来看,大型银行增加5千亿元,而中小银行增加2千亿元,总计增加7千亿元。
中国央行要求中小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大型银行增加债转股。17家大型银行获得的5千亿元加上逾5千亿元外部融资,将实施总计1万亿元以上的债转股,将按季度检查推进情况。
![]() |
债转股指的是银行将对企业贷款的一部分转换为普通股和优先股。企业的债务将减少,自有资本增加。而银行将债权转换为股权,能降低不良贷款的比率。国务院于2016年10月制定债转股的指导方针,一直敦促实施。
截至目前确定的债转股计划合计超过1万亿元。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多为受到过剩产能困扰的钢铁和煤炭企业。不过,由于即使取得股权也没有处置的时间表,银行实际向债转股投入资金仅为整体的约1成。通过此次准备金率下调,中国希望推进债转股,稳定国有企业的经营。
受货币宽松的推动,25日的上海外汇市场出现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盘较前一日贬值0.4%,降至1美元兑6.524元,贬值至去年12月底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前,中国烈担忧人民币贬值,进行了巨额的外汇干预,但目前正在容忍一定程度的人民币贬值。有可能希望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支持出口企业。
中国在2016年3月推出货币宽松政策之后,2017年初提高短期金融市场利率,维持了略微紧缩的货币政策。此外,还加强金融监管,收紧了资金流动不经过银行的“影子银行”。认为企业的过剩债务有可能成为将来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寻求降低债务。
不过,目前显示经济减速的经济指标不断出现,强劲的外需也受中美摩擦的影响,前景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强。不仅是人民币,股票市场也在下跌,债券市场也出现债务违约。市场的不安心理正在提高,与领导层关系密切的政府研究人员提出报告,指出应警惕金融恐慌的出现。
是坚持结构改革?还是首先全面转向顾及经济?据称在领导层内部,围绕经济政策的方向性存在不同意见,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于7月确定的下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方针将成为焦点。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原田逸策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