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种“泡沫”看不到尽头?

2016/06/28



  原田逸策:在北京的主干道长安街上,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总部耸立在路旁。5月16日过午时分,在平日十分肃静的央行总部门前,大约50人聚在一起高声喊道:“银行骗钱!”,“百姓受损!”身穿写着“还我血汗钱”白T恤的人分外显眼。

  互联网金融成重灾区

  在戒备森严的北京市中心地段出现游行示威活动实在罕见。戴着太阳镜的便衣警察很快现身,嘴里说着“快走,不要妨碍公务”。警察忙着疏散人群,甚至与部分示威者发生了争执。警察轻轻推了一下,周围立刻就有人大叫:“警察打人了!”,场面一片混乱。

 
 中国人民银行总部门前聚集的人群(5月,北京)
  记者询问后得知,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都是泛亚集团的理财产品客户。很多人无法拿回本金,甚至有人损失了四、五十万元。

  泛亚集团自称以稀有金属交易为主业,其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高达12~14%。2015年7月,泛亚交易所经营失败,理财产品也停止兑付。有分析认为,泛亚其实与庞氏骗局类似。据中国媒体报道,全国共有20万人受害,涉案金额高达430亿元。这令日本人的我联想到日本1985年成为社会问题的丰田商事事件。

 
    人群与便衣警察发生了小冲突(5月,北京)
  泛亚只是冰山一角,以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金融成为诈骗的重灾区。比如个人对个人借贷的P2P。据民间调查显示,中国2016年5月的放贷额达到1480亿元,同比增长2.4倍,已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记者的手机也经常接到理财电话,询问“需要贷款吗?3个月利率10%”。

  P2P平台达到约4000个,据称其中约40%涉嫌存在诈骗和非法集资等问题。2015年12月“e租宝”被警方取缔,涉案人数约90万人,涉案金额超过500亿元。由于P2P行业问题频发,目前在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地暂时停止对名称内包含“金融”、“资产管理”和“交易所”等内容的公司发牌。

  找不到出路的资金

  在一桩桩金额巨大的诈骗案背后,存在着找不到出路的资金。据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推算,中国非政府部门(企业和家庭)的债务截至2015年底达到159万亿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高达236%,超过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尽管GDP增速放缓,但银行仍不断增加放贷,债务比率比2008年底提高了100个百分点。2016年1~3月面向企业和家庭的新增融资达到约6.6万亿元,作为1~3月的数据创出历史新高。


 
  溢出的资金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而到处流动,在各领域引发了局部泡沫。1年前的股市震荡仍令人记忆犹新,但2016年春季的商品期货市场也发生了泡沫。

  中国有上海、大连和郑州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在市场认为原油行情已经触底的背景下,进入3月以来成交额急剧增长。同月,上海和大连的成交额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4月底之前异常活跃。北京一名大型商品期货公司的女性职员表示,“在4月中旬咨询行情的电话非常多”。

  尤其是建材中的钢筋交易,在4月下旬猛增至2月上旬的11倍。仅钢筋的成交额就将超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总成交额。成交价超过每吨2800元,较1月的底价上涨了70%。虽然3~4月中国的钢铁价格出现上涨,但是发改委表示,现货和期货市场的人为炒作是造成钢材价格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北京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贾先生从2010年开始炒铜和黄金期货,但是他认为“此次的行情与宏观经济动态相背离,所以并未出手”。

  权威人士敲警钟

 
  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总成交额与上海、大连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总成交额相比,2015年6月的股市成交额是商品交易所成交额的3.7倍,但到了2016年4月,商品成交额反超到股市的1.8倍。日本商社三井物产北京事务所经济研究室长小泉芳雄表示,“由于停牌制度,中国的投资者去年在股市经历了‘想卖卖不了’的情况。股市的部分资金流入了商品市场”。与2015年的股市一样,商品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等措施来“治理泡沫”,5月的成交额比4月减少了30%。

  局部出现泡沫然后再治理泡沫,这已成为不断出现的循环现象。北京和上海的房地产价格在2016年春季急剧上涨,市政府通过强化房贷限制等举措抑制房价上涨。某位北京的金融相关人士指出“中国已控制住了泡沫”,但是中国当局的危机感却进一步增强。

  5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权威人士”访谈文章。该“权威人士”被认为是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及其身边人士。权威人士多次提及债务过剩以及债务过剩带来的金融危机,多次敲响警钟。

  权威人士指出,“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在高杠杆背景下,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都会上升,处理不好,小事会变成大事”。

  在中国经济官员之间,很多人认同短期上中国经济失速的最大风险就是债务过剩引发的金融危机,并且赞同的人在逐步增多。

  5月,一场由金融当局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银行贷款之外的资产正在增加”、“新的金融模式不断涌现,监管跟不上”、“货币环境如此宽松,怎么可能实现去杠杆?”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中国总局 原田逸策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