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回归投资主导模式?
2016/05/06
![]() |
不过,大部分增长依赖于上涨10.7%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国从2015年9月开始加速投资审批,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了19.6%。国有企业的投资增长23.3%,高于民营企业的5.7%。瑞穗证券亚洲的统计显示,2016年的新增投资额预计将超过2万亿元,其中大部分投资面向铁路和高速道路。
另一个推高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是占GDP增幅约7~8%的房地产投资。房地产部门1~3月的增长率提高5.2个百分点至6.2%。受此带动,中国的住宅价格出现上涨。
4月18日的统计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62个城市3月份的住宅价格环比上涨。
这对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构成利好。从1~3月的销售额来看,万科同比大幅增长62%至752亿4000万元,越秀地产同比增长123%至86亿9000万元,雅居乐地产同比增长64%至124亿元。
安盛投资管理的新兴亚洲高级经济师姚远(Aidan Yao)认为中国政府投资支援政策的目的可能是为今后结构改革所伴随的负面影响提供必要的缓冲。
另一方面,还有经济学家从中国的行动联想到招致资产泡沫和产能过剩的2009年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
法国兴业银行驻中国经济学家姚伟表示:“中国政府1~3月明显优先经济增长”,并指出住宅价格暴涨似乎是资产泡沫扩大的征兆,如果这种融资促进措施持续,将出现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等更加危险的事态。
中国政府强调要解决迅速加剧的不良债权问题,但目前融资反而在膨胀。据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统计,1~3月社会融资总额增长41.5%,达到6.59万亿元,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据美国调查公司IHS估算,预计2016年中国债务余额占GDP比重将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约230%,增幅处于7年来的最高水平。
IHS环球透视(IHS Global Insight)驻中国经济学家杰克森(Brian Jackson)表示,中国正在走向错误的方向。
在投资日趋活跃的背景下,朝着消费主导增长转型这一中国倡导的愿景的焦点似乎正越来越模糊。
由于显示货币在不同持有者之间周转频度的“货币流通速度”在中国持续下降,香港星展银行(DBS)高级经济学家Chris Leung指出,任何人都没有实际使用资金。
Chris Leung以治病来比喻中国现状,认为“过去有药可用,但现在这种药开始失去作用,必须接受伴随痛苦的手术。但因为过于害怕流血,未接受手术就离开了手术室,又重新开始服药”。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太真理子 北京、何乐怡 香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