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洲国际IPO遇阻看到中国食品企业尴尬
2014/04/29
![]() |
万洲国际股票上市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其前身双汇国际实施了全资收购史密斯菲尔德食品,以解决中国和美国猪肉市场“供求失衡”问题的战略。被称为“中国肉类工业教父”的万洲国际主席万隆在4月14日的记者发布会强调称,随着股票上市,将加强国际战略和品牌号召力,推进采购和人才的融合,以领先于世界。
但万洲国际在香港股市的新股发行(IPO)推迟到5月份,其成长战略被泼了一盆冷水。目前该公司的经营面临着2大课题。
一是企业管理的问题。在此次股票上市之前,万洲国际以分配新股的形式向万隆主席及其亲信支付了约相当于6亿8000千万美元的报酬。市场相关人士中有观点认为支付的报酬过高。
![]() |
第2大课题是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该公司的前身双汇国际2011年曾爆出使用禁用添加剂,销售额出现骤跌。在收购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 )的过程中,出现了在美国议会的听证会上被集中质问安全管理问题的场面。被收购方史密斯菲尔德不得不解释称“不会从中国进口猪肉”。
史密斯菲尔德的首席执行官(CEO)拉里·波普(Larry Pope)强调称“力争做到全球最安全的猪肉”,要想打消各界对其食品安全的担忧,经营者的能力将受到考验。
对史密斯菲尔德食品的收购金额包括承担其债务在内达到71亿美元,作为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收购,成为了历史最大规模案件。如果加上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出资37%的西班牙大型肉制品企业Campofrio,在世界猪肉消费市场将覆盖约6成地区。而火腿和香肠等猪肉加工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为5.8%,远远超过排在第2位的美国泰森食品公司(1.5%)。
![]() |
万洲国际主席万隆史密斯菲尔德CEO拉里·波普 |
有分析认为,今后5年,全球销量增长的80%将来自中国。虽然中国的猪肉进口量在12年仅为74万吨,但史密斯菲尔德首席执行官拉里•波普(Larry Pope)表示,“从人均猪肉消费量来看,中国大陆是香港的一半。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万洲国际在中国有5千多家经销商,从城市的高档超市到农村的零售店,全中国约有64万个销售网点。该公司还十分了解各地区对猪肉的不同喜好,比如在南方,用来做汤的带骨肉深受欢迎,而北方地区却比较喜欢无骨肉。
另一方面,史密斯菲尔德构筑了从饲养猪到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垂直整合型供货体制,具有较高的价格竞争力。并且便于品质管理,可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各种加工。在向中国扩大精肉出口的同时,该公司还计划投放高价位的加工产品。
万洲国际上市后,要想获得市场的信任,有必要向投资者宣传该公司充分利用中美两家公司优势这一成长战略的可行性。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