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企业总市值排名出现变化
2021/09/02
东亚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的排名目前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加强监管,仅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集团2家IT巨头,总市值就比2020年底减少3300亿美元。另一方面,需求持续增加的半导体和纯电动汽车(EV)电池等中国推动普及的去碳化相关股票的总市值正在扩大。日本企业的“地面沉降”也很突出。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根据QUICK FactSet的数据,针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编制了总市值排行榜。比较截至2020年底和2021年8月30日的总市值(按美元计算),加强监管的中国的IT企业明显下降。
![]() |
排在首位的腾讯的总市值降至5743亿美元,比2020年底减少2成。阿里巴巴集团也从第2位跌至第3位。股价处于上市以来的最低点附近,总市值降至4406亿美元,减少3成。这2家企业2020年一度在全球总市值排行榜上排在仅次于主要高科技企业“GAFAM”(Alphabet、苹果、Facebook、亚马逊和微软)的位置。
监管强化不仅涉及IT企业,也波及奢侈品。贵州茅台酒(第5位)总市值比2020年底减少2成,宜宾五粮液(第20位)减少3成。
与此同时,台积电(TSMC)的总市值在崛起。8月18日一度超过腾讯,在东亚跃居首位。目前总市值为5644亿美元,与腾讯相差无几。台积电总市值比2020年底上涨1成以上,这既反映出大陆IT企业的低迷,也体现出台积电以全球半导体需求激增为背景的增长实力。
如果与10年前的总市值排名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大陆企业占据前列的局面没有改变,但所属的行业明显发生变化。从2010年底的前列来看,中国石油天然气和中国海洋石油等受益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能源相关股票、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比较突出。
![]() |
宁德时代标志(资料图) |
目前在能源相关股票排名联袂下降的背景下,作为世界最大车载电池企业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排在第9位,比亚迪排在第24位。在中国大陆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背景下,纯电动汽车相关企业在销售等方面享受到优惠措施。
如果以总市值居前200的企业为对象分析各国和地区的份额的变化,则中国大陆企业占比从1990年的0%增加到了2021年的5成以上。虽然尚不确定今后监管的影响会扩大到何种程度,但美团等创业时间相对较短的企业闯入总市值前列,这种新陈代谢速度也被认为是增长的原因之一。
![]() |
另一方面,韩国企业的占比在2010年代曾以三星电子等电子和半导体企业为中心达到1成,但目前钢铁巨头浦项制铁(POSCO)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现代摩比斯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增长放缓。旗下拥有LINE的NAVER和聊天应用Kakao等IT企业正在增长,但未能充分抵消下降的部分,韩企整体份额降至6%。
“地面沉降”比韩国更为明显的是日本。份额从10年前的38%降至27%。在处于经济泡沫全盛期的1990年,以大型银行为中心,日本在前200家企业中占到9成以上。当时日本在世界总市值排行榜上也垄断前列,而如今东亚的前10之中只有丰田一家日企。
截至2000年代,由于受益于IT泡沫等因素,NTT、索尼(现为索尼集团)和NEC等电子企业排在前列,但到2010年代以后,日企与提升实力的韩国和台湾半导体厂商、中国大陆电子企业的差距不断拉大。
大和证券的首席全球策略分析师壁谷洋和指出,“日本也需要构建使资金流向新兴企业的机制,培育创新企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