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业在网上寻觅出路
2020/05/20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的扩大,中国的服装产业正在受到订单迅速减少的困扰。在作为最大生产地的广东省,海外订单的8成被取消或延期,很多工厂和批发商的经营正在恶化。服装行业为了恢复销售,除了扩大电商(EC)之外,在B2B(企业对企业)交易中也尝试利用互联网。一场改变服装行业商业习惯的改革正在发生。
![]() |
设备停止运转的刺绣工厂(4月,广东省广州市) |
“(以前很忙的)白天也都没有活儿了”,广东省广州市一家刺绣工厂自2月上旬的春节假期过后,就一直受到订单减少的困扰。据说,这里原本有10名员工早晚二班倒的工作,但现在无论早晚都几乎是停工状态。
中国是世界最大服装出口国。其中,广东省是服装产业聚集地。经营“优衣库”等品牌的日本迅销和瑞典Hennes & Mauritz(H&M)等的很多供应商也集中在这里。据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透露,省内的服装企业在春节前后获得的海外订单的8成因新冠病毒的全球性流行而被取消或延期。
由于疫情导致的城市和商业设施的封闭及避免外出,顾客锐减。消费者能确认穿着感觉和设计的实体店的暂停营业给服装行业带来沉重打击。1~2月,中国国内的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减少20.5%,而其中服装减少约30%,形势的严峻程度不言而喻。
为了打开局面,中国企业开始尝试活用互联网。方法之一是通过“网红”在线上直播并穿插轻松的聊天来介绍商品的“直播带货”。在化妆品等领域,直播带货正在浸透,而在服装领域也出现了扩大的迹象。
![]() |
中国聚集着众多服装行业相关企业(图片为确认产品作业难度的日结临时工) |
在短视频APP“快手”上拥有超过200万粉丝的女网红“贝姐”2月接到受到过剩库存困扰的广州市多家服装工厂邀请,举行了“代理销售会”。中国媒体报道称,每次网络直播带来的营业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在中国,不再自己精挑细选、而是选择相信网红的消费者正在增加。
与此同时,大型企业也在采取行动。高端女装企业深圳歌力思服饰3月下旬首次举行了“云上时装秀”。没有观众的T台被铺上清一色的“绿幕”,通过影像合成技术,模特儿的身后则变换着各式各样的背景。这一视频在线上播放。面向消费者和国内外的采购商,宣传了新款服装和自主品牌的理念。
在B2B交易中,服装相关企业也开始摸索利用互联网。有望首开先河的是推介服装等中国工业产品、有海外采购商等约20万人参加的贸易洽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中国国务院已提出原定今年4月中旬举行的广交会延期至6月中旬,并将以网络形式举行。腾讯控股计划向企业提供直播带货等的系统,将企业与采购商联系起来。
另外,广州市政府在3月下旬发布的产业发展计划中,纳入了在批发市场引入直播带货的方针。将打造即使遇上疫病流行等、布料和丝线等专业市场也不会陷入关闭的机制。
B2B交易的在线化是改变价值链重点的尝试。服饰品的采购商、企业的材料采购负责人将不再依赖自己的手和眼睛,而是通过屏幕对面的推销员的语言了解和判断品质。从善于观察变为“善于倾听”——中国服装行业开始挑战的正是这种商业习惯的改革。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比奈田悠佑 广州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