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复工复产在路上
2020/03/11
在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震源地的中国,上海和广东等主要省份的企业到3月10日已经复工一个月。中国政府希望加紧恢复主力产业的生产,许多行业的复工率达到了8成左右。但由于人手短缺,远未达到满负荷生产的程度。作为重点产业的汽车行业,相对于工厂产能的设备运转率被认为只有3成左右,生产完全恢复尚需时间。
![]() |
中国各地的制造业基地在加紧复工(广东佛山的塑料零部件工厂) |
“优先支持汽车、电子、船舶、航空、电力装备、机床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24日发出这一通知。当时正处于新冠病毒疫情持续扩大,中国大陆每天确诊数百人、死亡100人左右的时期。
从这一时期起,在严格落实对员工的卫生防范措施以避免感染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开始加紧复工。截至3月3日,16家大型车企的主要生产基地复产率达到了84%。造船业也在加快启动设备运转。在产业比较集中的浙江省,大型造船企业到2月底的复产率达到90%以上。据称已经有6成人员回到工作岗位。
![]() |
中国领导层非常重视的高科技产业也早就着手恢复正常运转。
在新冠疫情的发源地湖北省,由于确诊病例较多,原则上仍不允许企业开工生产。但集中在该省的面板和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属于特例。
大型面板厂商华星光电(CSOT)的武汉主力工厂一直在运转,包括一月下旬的春节长假在内也没有停工。由于生产线一旦停止,再重启就得花费时间和资金,因此得到了地方政府的专门许可。大型通信设备企业华为技术也以“通信行业相当于基础设施”(相关人士)为由,2月3日就重启了各地工厂的生产。
在湖北省,其他行业眼下也出现了复工复产的动向。在武汉市拥有汽车生产基地的本田的部分工厂9日从地方政府获得了在确保卫生对策等的条件下陆续恢复生产的许可。预计将从11日起陆续重启生产。由于湖北省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逐步减少,中国政府被认为转向了允许部分企业复工复产的方针。
尽管多数主要产业都已开始复工,但普遍存在设备运转率低的情况。关于中国主力工厂的设备运转率,智能手机代工企业、台湾鸿海精密工业3月3日透露,“相对于需求,只能确保50%稍高的产能”。为防止疫情扩大,员工的外出和行动都受到限制,很难确保用工。
根据中国汽车行业团体的统计,整个行业2月底的复产率超过了7成,但实际设备运转率在3成左右。通常情况下生产线都是采取两班倒的制度,但现在许多工厂只能维持一半的生产体制。
机械行业的大型企业虽然复产率被认为达到7成,但设备运转率似乎并不高。日立建机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工厂正逐步重启大型液压挖掘机等的组装生产线,但在2200名工人当中,来上班的只有2成左右。为防控疫情,各地限制人员流动,确保用工对于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的企业来说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中国的众多生产基地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城务工人员。根据中国政府的统计,在春节放假时回农村老家的务工人员中,截至3月7日有60%已经返回城市里的工作地点。中国大型证券公司华泰证券的预测数据也显示,春节离开城市的人员,截至8日的返回比例为63.8%。与2月10日的23.9%相比已经大幅提高,但由于交通管制等影响,依然有近4成人员尚未返回。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川上尚志 广州、多部田俊辅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